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风之谷制作之路

来自宫崎骏与久石让中文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7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8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9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10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11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3年12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4年1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4年2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4年3月号 文档 
 主页面 Animage 1984年4月号 文档 
 主页面 THE ART OF 风之谷 目录 
 《风之谷》之动画技术 风之谷制作之路 IMAGEBOARD

译者张文俊,摘自《THE ART OF NAUSICAÄ》,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风之谷制作之路

Animage编辑部编辑

  以下的篇幅,「Animage」编辑部原本想把首次和宫崎骏先生接触,进而到《风之谷》漫画和制作成电影的逸事,以及后续发展到随身采访电影制作的笔记进行汇整刊登,却在一开始的阶段就遇到了障碍。
  不过话说回来,本来想让大家把以前采访的笔记之类的提交出来,但编辑部还是跟往常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帮忙整理。
  说着「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在桌子里面左翻右找,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也就只能把记忆里比较新的——也就是将《风之谷》搬上大萤幕的经过在此做个叙述。

连载时大受好评

  那是在昭和57(公元1982)年11月的事情。
  从《风之谷》连载开始,已历经了将近整整一年的时间。广受各家报章杂志的关注评论,在本月刊的问卷调查中,是经常在排行榜上名列前5名且倍受注目的作品。
  顺便一提,最早是刊登在「variety」(角川书店)昭和57年5月号上面,并大受漫画家大友克洋先生的夸赞。
  「总之,宫崎先生所描绘的画真的很出色,不只是停留在展现了人物表情或素描的阶段而已,他更知道要怎么让人欣赏。本来我认为现在的漫画已经失去原本的乐趣,没想到在曾经制作过动画者的作品上又再度出现这种感动,这到底该怎么形容才恰当呢?作品中的小道具很有意思,漫画里出现的风筝或是一把步枪都能引人注目。我感受到宫崎先生投入于自己的兴趣之中,同时真的是以很愉快的心态在创作。还有,虽然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但我想表达的是这部作品内含所谓的诗心(Poem),虽然目前才只连载了两回而已,却能让人感受得到呢。而且画面也非常美,那是漫画中早已被遗忘的地方吧!」
  竹宫惠子小姐也在「昭和57年最好看的漫画是哪一部?」(小学馆「Petit Flower」昭和57年12月号)的问卷调查中选择了《风之谷》这部作品,在这里刊登她做这个选择的理由——
  「我从连载第一回就开始看了,以同业者的直觉,我有预感‘这部作品将会发展出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漫画家的使命就是要邀请读者进入完全不同的异世界。以这样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作品。」(以下简略)
  其他还有很多佳评如潮的报导,像是「月刊OUT」、「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等都有刊载;而「Comic Box」(昭和57年11、12月号)漫画杂志更是以70页的特辑,大篇幅报导了宫崎骏先生和《风之谷》。

10分钟的试作版案

  「Animage」的编辑长尾形英夫先生在这部漫画开始受注目时就有了敏锐的反应。
  「喏,制作5分钟左右的试作动画吧!」
  当时他虽然提出了这样的意见,但是并没有完整计划来付诸行动。这也许就是典型的日本人‘先起跑了再思考’的性格吧!?编辑部人员也不负责任地回以「这个好耶」之类的话语。但整件事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而所有的一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
  之后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接着浮出的点子是,在武道馆举行的「动画颁奖会」(昭和58年4月23日;公元1983年)上发表怎么样……的想法出现。
  「就这么办吧!或许这样就可以搬上大萤幕也说不定。」
  这个建议获得了大家的赞同,性急的尾形立刻和宫崎先生联络,并带着专案负责人员直接前往宫崎先生位于埼玉县的家。
  「5分钟的时间表现不出什么来喔。」
  宫崎先生一听之下马上这么回应。
  「稍微呈现一下内容就好……」
  「我还是觉得就算只是这样,也得画出些什么才行……」
  宫崎先生回答完后,尾形又说:
  「那10分钟怎么样?」
  试作版影片的长度就这么多了一倍;宫崎先生略微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回应:「10分钟的话,还可以……」至于内容部分,就和后来出现的录像带案差不多。当天在结束这样的沟通对谈之后,尾形还有该名专案负责人的脸上就浮现了好像10分钟动画版本的《风之谷》已经完成一样的表情,真是幸福的人们。
  只不过后来才明白,内容长度有10分钟,那要画些什么呢?到4月23日为止,拍摄影片的安排与进度完全不在掌控之中。之后,专案负责人和宫崎先生具体讨论,才算是了解了前因后果。
  首先,这相当花钱!就算宫崎先生自己一人身兼导演、脚本绘制、原画绘制等重任,也还是必须要找人来担任美术的部分才行。也要找负责管理整体动画制程的人员,以及制作动画的人手,和摄影、后期录制等专业人才一起合作。仔细想想,10分钟的长度已经接近电视动画版半个Part的长度了,整体制作难度自然不在话下,光是概算一下制作费,随便就超过500万日圆。
  总之我们也必须编辑制作杂志才行,总不能对编辑部的同仁说:「就麻烦你们完成啰。」然后出来到处想办法吧!某个动画工作室负责动画制作管理的人也劝我们,「我看你们最好放弃,现在电视卡通的案子很多,就算我们是老交情,要找到制作动画和上色的人手都很困难」。

70分钟的特别案

  就在这种连忙碌也来掺一脚的情况下,这个试作案几乎要面临胎死腹中了。而再度起死回生、出现生机则是在11月底的时候。
  就在这时候,德间书店关系集团成立了「德间Communications」这家公司,他们的业务项目也包括了销售录像带,于是对我们提案说:「既然这样,那干脆就制作成30分钟的影片吧。」
  从最初提出制作5分钟的试作影片还不到一个月,历经种种的因缘际会演变成30分钟长度的计划了。
  接着宫崎先生和尾形又互相研讨。
  「30分钟有点半长不短,要做就干脆制作1小时10分钟的长度,也就是电视卡通特别版的时间长度,这样可以制作出不错的小品……」
  于是,长度一下子又变成了1小时10分钟。
  之后,我们从宫崎先生那里听到的「录像带」内容纲要,大致如下:
  ——这是叙述娜乌西卡年少时代的故事,身为风之谷继承人的娜乌西卡,5岁时就开始利用风筝训练自己成为「风使者」。所谓风使者,是借由训练来培养感应空气流向的能力,并以此能力事先察觉来自腐海孢子的侵袭方位,或帮助遭受虫类袭击的小动物和人们……其中穿插着描述年幼的娜乌西卡,和她在学问、剑术上的导师犹巴,以及与王虫幼虫相遇成长的过程——
  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
  这是个令人很感兴趣,而且似乎是很精采的构思,要是拍成录像带行销的话,那将会是录像带史上划时代之作吧。
  我们也初步估算了这次的制作费,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根本不划算。《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制作成录像带时,因为使用已经拍好的影片,只需要花1万9800日圆。而这次光在影片的制作费用估算就要花好几千万日圆(而且是近亿的预算金额),想要回本就得大费周章。而这是以宫崎作品的张数、密度来计算,如果是一般的录像带作品,或许不需要投入这么高的成本。
  「干脆拍成电影吧!!」
  这其实也不能说是谁的意见(称不上什么意见,是带点赌气意味的发言),就这么出现了。
  「对呀,就这么办!」
  简直像是暴冲的卡车一样,就这么一路往前冲,停不下来。
  这是过了12月中旬的事。
  尾形首先为了让公司更有机会而开始到处奔走。
  在奔走的过程中,某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偶然,居然一下子促成这个将故事搬上大萤幕构想的实现。不过在写这段关键性的过程之前,我想先来叙述一下「Animage」编辑部第一次和宫崎先生接触,然后到连载《风之谷》漫画为止的过程。

动画记者第三个月的邂逅

  提到「Animage」第一次和宫崎先生接触,是宫崎先生在日本ANIMATION制作《未来少年柯南》的时候。
  因为是以日本动画‘工作室访谈’的角度来报导,所以当时并不一定要以「柯南」为主轴进行采访,而据采访者在多年之后,以带有各种意味的语气说着「那个宫崎先生……」,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宫崎先生,而是一个戴着遮阳帽,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的大叔感觉。
  总之,我们认识的「那个宫崎先生」是在那时候才转形成现在认识的样子,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今天也完成了一个玩具。」
  这是坐在旁边,现在说起来是「那个大冢康生先生」。
  「像这种为卖座而做的作品,我还没制作过哩。」
  这又是一个戴着怪怪猎帽的大叔感觉。我当时才刚制作动画杂志三个月而已,比动画迷还要缺乏动画知识。
  下一期「Animage」登场的是那个《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因为是昭和54年11月号刊登的第一弹报导内容,所以当初应该是在8月底或是9月进行采访。
  「反正呢,脸都不给拍……」
  到现在,那个负责人还这么唠叨念着。
  这次,大冢先生还是坐在我旁边。那个大冢先生不知道为什么开始玩起了剑玉(一种玩具),突然间宫崎先生回过头看了一下,然后说:「玩剑玉时的样子可以拍。」便答应让采访者拍摄。于是,两人玩剑玉的照片就放在「Animage」月刊里了。
  在下一期月刊时,因为连玩剑玉的照片都没得拍,没办法只好拿上一期的照片充数,而照片的下面还写着‘这个月不知道为什么,宫崎先生还是玩着剑玉’。
  「你们不要太过分了!」
  宫崎先生很生气的说道。
  我想要向宫崎先生采访这一期的访问稿时,还被大冢先生制止。
  「啊!不行、不行!!这个时间点很不恰当,现在不要去找他。」
  总之,一旦宫崎先生开始埋头于制作之后就不适合去访问他了。不过印象中,当时似乎还是有访问到大约数行的采访文字报导。
  这部《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是在昭和54年(公元1979年)12月上映,到隔年的昭和55年(公元1980年),宫崎先生正式的工作只有这部片子和《新鲁邦•145话•最终话》两部而已。
  杂志上刊登过两次报导,分别是昭和55年6月号的「宫崎骏的Check&Point」,以及10月号的「鲁邦•安魂曲」。
  从这时候开始,原本在上映时不能说是很卖座的《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开始在粉丝之间获得很高的评价。而后在昭和55年12月时因为电视版即将播映的关系,邀请了宫崎先生勉为其难地在「Animage」进行对谈,这也是我在动画杂志上首次的访谈报导。

与电影企画的邂逅

  昭和54年跨越到56年间,「Animage」偶尔会有个人的特别专题报导,但从昭和56年春天,逐渐浮现出「宫崎骏的世界」是能卖座的市场客观趋势。而让这个趋势具体实现的是昭和56年8月号的「漫画电影魔术师•宫崎骏•冒险与故事的世界」。
  到目前为止,之所以会利用较多篇幅介绍首次与宫崎先生接触这件事,是因为如果没有最初那两年半的接触,就不可能会组成这个特别的专辑吧!因此,请读者们理解我们介绍这些背景故事的用意;而且,如果没有这个「宫崎骏的世界」,就不会有《风之谷》的连载。
  这个特辑虽然是32页的大篇幅版面,但高畑勋先生高水准的文章也在篇幅之中,在内容上很成功。
  同时还附上副产品,那就是从宫崎先生累积先前所画数量庞大的插图中,撷取了很多专为电影企画所画的图。
  「我很想制作这样的电影。」
  听到宫崎先生以热衷的口吻陆续说明着构想,这让自尾形以下的编辑部团队都认为既然是这样,总得帮忙做些什么才好。
  如果要说单纯其实很单纯,就是很难舍弃不必想得太深,凡事做就对了的惯性特点。
  7月初,由德间书店、大映、德间音乐工业(现在为德间日本)等相关企业组成的影像会议中,提出了动画电影「Animage」的企画案。当然是决定由宫崎先生担任监督,并请他画了在这个会议上使用的插图(这种图他马上就能画出来)。
  片名为《战国魔城》(这是「Animage」单方面初步取的片名)——战国出生的一位少年,英勇地面对突然间来自异世界入侵者的故事。
  宫崎先生曾这么说过:
  「古时候曾有大佛被丢弃在草丛的时代,我想画那种荒野的风景和充满坂东武者能量样貌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里,当然也有宫崎先生独特的机械构想登场,还有漂浮在空中的巨大魔城……等,听起来似乎很有趣。
  在「影像会议」讨论的结果,很快就被否决了。
  「我早就习惯不被看好了……」
  宫崎先生虽然这么说,但不会就此打退堂鼓。接着马上又提出了第二案,是理查德•柯宾(Richard Corben)的原著《洛夫》(Rowlf)。据说这是东京Movie新公司社长藤冈丰先生从美国带回来的众多非主流漫画的其中一本,宫崎先生非常喜欢这本作品。
  顺便一提,在这部《洛夫》的电影企画插图中,也可以看到风之谷、酷酷的娜乌西卡公主、王虫等构思,因为这些是原著《洛夫》里没有的元素,所以在电影企画阶段几乎看不到柯宾原著的样貌。补充说明一下,《洛夫》的电影企画又加上了非比寻常的腐海SF设定,使得全貌为之转变成漫画版的《风之谷》。
  这次也没过关。
  电视版的动画,一部作品一般能让人联想到其他的六十部作品左右,不过如果是电影版的话一定会更多,所以其实早知道会被打回票了。会获得支持的要不就是原著很红,要不就是像黑泽那样的大咖监督,又或是作品内容或许其次,但有知名歌手参与电影的演出做为加持等……如果不具备类似以上任何卖点的话就很难过关,而这其实也在原本的意料之中。
  「没原著那就自己创作呀!」
  始终支持着「Animage」电影企画案的德间书店和田丰宣传部长,若无其事的表达看法。

连载开始前接到中止电话

  包含尾形在内的「Animage」食人鱼军团立刻动员了起来;总之,如果让宫崎先生画连载漫画的话,不但可以让杂志的销量增加,也许还可以催生电影的形成也不一定,真可谓一石二鸟的好建议。
  要促成漫画的连载原本就不容易,不过在大冢康生先生的帮忙和建议之下,终于决定在昭和57年1月号(12月10日发行)上刊登。
  这个时候宫崎先生提出了几个配套条件:①一旦决定开拍成电影将立刻中止连载。②如果连载反应不佳,编辑部可以决定停刊;不过,内容要是他想画的题材。③内容不会以拍成动画为前提而画。以上是他开出的条件。如果把③再说得更透彻一点,也就是不会流于一般大众接受的画法,画风和构图也尽量不会受限于以往固化的框架,也就是说,这种作法会比较难转换成动画吧。
  虽说9月就开始请他动笔作画,但光是构思就耗费时间,再加上十多年后重新提笔画漫画毕竟也需要时间调适,所以进度有些延宕。结果连载往后推迟了一个月,延到2月号刊登。
  第一次听到《风之谷》这个漫画名称,我想应该是在10月底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很清冽,是个好名称。
  12月中旬,第一回的部分原稿完成了,王虫很快就从腐海出现;老实说,除了感受很震撼之外,还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是从未见过的画风。之后,看过第一回完整图稿的编辑部人员还有读者们,也有好些人有同样奇妙的感受;不,应该说各占一半吧。
  这和现在要斜着看漫画格才看得顺的漫画很不一样,只要看一格就会被吸引住。因为光是在一格画框里呈现出的画面资讯量就很丰盛了,就某种意义来说,似乎成了不是概念中那种可以轻松快速看过的漫画。但话说回来,这种异样世界的视觉效果也正是宫崎先生一开始就想要突破与营造的。
  有趣的是,宫崎先生用现在流行、不,应该说是很普遍的手法,在第一回的短短数页篇幅中就已经如此表现了。这么一来,确实让剧中角色显得很生动,但是那种异世界的氛围却不太能突显出来。
  总之,在12月20日预期第一回刊登的原稿已经备齐了,入稿作业也完成,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就在这个时候,却接到一通可怕的电话,当然是宫崎先生打来的。
  「我想中止连载。」
  中止……可是连第一回那一号都还没出刊呢!虽说大家似乎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过负责人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是怎么了?」
  尾形很纳闷,直奔位于东京高圆寺的Telecom动画公司(当时宫崎先生的所属公司),大概的情况已经听专案负责人说明过了。
  昭和56年的夏天,宫崎先生与近藤喜文、友永和秀、丹内司等人一起着手进行《名侦探福尔摩斯》的设定工作。
  意大利那边派人来进行讨论,现在也似乎有制作的可能性。总之,光信件就要花三个星期才能到达(意大利的邮政效率不佳)、对于角色设定的想法不一样等等,使得这项合作进展得并不顺畅。其他像是不能拿手枪指着人、不准流血、不准偷盗宗教相关物品等一堆限制,反正似乎就是很啰唆。
  因此,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制作,才会转而对漫画连载感兴趣;这对编辑部来说,算是乘势捡到一个好时机。
  但是,昭和57年11月初左右,这部《福尔摩斯》的制作展开了(和意大利方面大致达成共识)。
  虽说开始制作了,但是时程安排却较一般电视版作品长数倍的时间,这对专案负责人来说稍微放心些,认为宫崎先生也可安排时间兼顾漫画。
  不过,他这个人也未免倾注过于壮烈的力量。就像漫画连载第一回所画的那样,呈现的作品内容实在太过厉害了,而且《福尔摩斯》这边也把这长数倍之多的时程安排全都倾注在‘作品的品质’上(总之,密度是一万张。几乎没有只动嘴的部分)。
  这个结果,导致宫崎先生12月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三小时,不管前一天工作到多晚,早上还是一样10点到公司,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接着画漫画画到清晨5点。我想,不管任何人都会佩服他吧!

前所未闻的铅笔漫画

  「事情就是这样。」
  听完原因的尾形,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已经知道原因了,但也不能让他不画吧……就是这么回事。
  「总之先拜托看看吧。」
  于是,钤木副总编辑和专案负责人等三人一起‘杀到’Telecom动画公司。
  同时,也请大冢康生先生一同列席(大冢先生认为不能就这么不画了,一直帮忙编辑部这边)。经过一个小时的激辩,宫崎先生还是没有改变他的决定。
  就在快要放弃之时,从宫崎先生的嘴里说出了让事情有一线转机的话来。
  「如果能用铅笔画画,就会比现在要画得更快些……」
  这让我们燃起了希望而紧咬这点。
  「用铅笔画也没问题。」
  「真的吗?」
  宫崎先生像是看见光明般地说。
  接着就试着用铅笔画,看看印刷的效果怎么样,这才解决了问题。
  由于试画的结果很不错,从第二回开始改用铅笔来画原稿(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复到用描笔画。请参照现在发售的总集篇数页内容)。
  曾经有位漫画家提问说:「《风之谷》用铅笔画的话,那铅笔草稿要消除掉吗?」
  确实,如果用铅笔画草稿的话,那铅笔底线会跟着一起被印刷出来(不可能用橡皮擦擦到完全看不见)。如果有机会,很想让他看看原稿长什么样子,因为其实是用淡蓝色铅笔画画。贴网底的指定标示也是用蓝色颜料。先用蓝色铅笔概略画个构图,接着一口气画完成。比较复杂的地方是,先用另一张纸画铅笔稿,再把这张底稿铺在另一张纸下面描绘,宫崎先生都用一张特制的动画桌工作。
  就这样,昭和57年3月号、4月号都各刊登了16页的漫画,但是5月号10页、6月号12页、7月号12页,页数减少引发读者们来信表示想要多看一些。其实编辑部也想多放些篇幅,但即使用铅笔画速度快一点,但拼命画也只能画这么多了。
  刚好3、4、5月这段期间,《福尔摩斯》的制作进度达到高峰,然后在之后的8月号,一口气画了24页的漫画。倒是《福尔摩斯》的制作好像因为意大利方面遇到一些问题而停顿下来。
  结果,宫崎先生和Telecom动画公司倾全力投入在原动画、美术班底制作的作品,只制作了四支影片(录像带),全案几乎可说是胎死腹中,不见天日的状态。想试看看能不能在日本有放映的机会,于是在「Animage」昭和57年9月号、昭和58年2月号、3月号、5月号分别以特辑方式进行报导。在3月号中,藤子不二雄先生表示「虽然我只看了两支带子,但无与伦比、精致的制作让人惊叹,光是一个作画背景都令人赏心悦目」,钤木伸一先生则大为称赞道:「总之,就是令人赞不绝口的作品就是了。」

赶走瞌睡虫

  对了,连载第一回是由自己贴网点的,第二回以后请一位叫たけしてつろう的漫画家帮忙贴,这当然节省一些时间。虽然专案负责人并不是不能帮忙做这件事,但却耗费太多的时间。
  请设想一下,王虫的脚必须要一只一只贴网点,如果是性急的负责人根本就做不来。
  这位たけし先生和负责人在宫崎先生家的二楼工作室坐下来,边喝茶边看着宫崎先生画画,等着原稿完成。
  宫崎先生在作画时会一边讲话,讲到兴致一来时,还会转过头来开始热衷聊话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在适当的时机打住话题,节制自己别太影响他工作。
  到了半夜,宫崎太太会准备饭团和味噌汤给大家吃,可是因为太过好吃,反而想睡觉了。宫崎先生为帮忙赶走瞌睡虫让两人振奋起来,还跟他们聊天,大都是聊些关于飞机的事。
  而其中,有一位活跃于1920年代的法国飞行家梅尔摩兹(Jean Mermoz)的事最让人感到兴奋。
  他驾驶着性能不佳的飞机挑战飞越安地斯山脉,当时梅尔摩兹的飞机迫降在山腰上,他奇迹似地活了下来,但飞机残破不堪,气温零下15度。然而整整四天没有进食,还得忍受寒冷,修理飞机,并将2500公斤的飞机推上斜坡的最上方,在满是石头的陡坡上向着谷底滑行,之后奇迹般地生还;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般吹嘘的真实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同样是飞行家的圣艾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小王子》的作者所写的《风沙星辰》),也是宫崎先生喜欢看的一本书。
  书中的第一行就写着:「对我们人类来说,大地教我们的比万卷书更多。原因是大地抵抗人类。」
  回归自然这种本能上的欲望,和展现出在天空飞翔的生理性快感,经常可以在宫崎先生的作品中看见,不论是梅尔摩兹还是《风沙星辰》,似乎都有着微妙的共通点。而以最为明显形态出现的就属《风之谷》了吧!
  在《风沙星辰》中有这么一段话:「冬天的安地斯山,绝不会让人回去。」如果把冒险飞行家说过的话做为动画开场的对白,一定很有意思吧。不,我想根本上就应该做这样的尝试。
  宫崎先生似乎是颇感兴趣地这么说:「可是,他们(飞行家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这么拼了命的去挑战呢……?」在工作室中经常会展开这样的话题,不过有时也只是如此带过后就没下文了。
  「啊~还有几页?」
  然后就像这样又回到了现实,并操心着进度。
  那之后,连载虽然很顺利,不过昭和57年11月号那期漫画停刊了一次。因为那次就像制作《福尔摩斯》一样,宫崎先生因为有其他作品的合作事宜,要去美国一趟,接着他在10月底离开Telecom动画公司;也许是很多原因才导致他离开吧。不过对编辑部来说,能够增加漫画页数的刊登当然很高兴,专案负责人去拿原稿时也乐得轻松(实际上并没有),随自己高兴啰。
  在这一阵兵慌马乱的时期,「Animage」敲定了《修那之旅》做为文库新作品;不过其实一开始是有别的构想。原本的构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某个国家秘密制造‘飞不上天空的飞机’之故事内容;要是有机会的话,也想出版这部新作品。
  接下来,经过了一年的连载,漫画颇受好评,经常被报章杂志关注与评论。而为了有机会实现无意间提出‘5分钟试作版’的契机,进而拍摄成电影的想法,尾形开始四处奔走,终于有了希望(总算放心了!不过cutback过多,变成可能很难看懂在演什么。结果,一般不加进cutback的部分也加进这种方式,要是高畑监督或宫崎监督看了,有可能会挨骂吧)。

公司内部达成共识

  昭和57年12月「Animage」编辑部内部决议打死不退,坚定贯彻执行搬上大萤幕的计划。
  只不过,到底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计划呢?因为我们也没有具体的运作计划、知识和经验,只能像动物本能一般到处活动而已。
  首先第一点,在公司内部已经达成了这个共识,公司里还有很多比尾形更高阶的主管,而最高层当然就是社长。
  社长和宫崎先生终于在12月21日‘会面’了。
  「咦?是那天吗?」
  应该会有粉丝觉得有疑问吧!没错,21号是「Animage文库发行纪念‘汗まみれ’活动」的日子;那天大冢先生代替赴美的高畑先生列席,宫崎生则莅临现场演讲。
  宫崎先生和社长、尾形、专案负责同事等人吃了涮涮锅之类,并喝了些酒;谈话内容聊到中国的动画还有政治等等各种话题。
  社长一直倒酒并说:「尽管喝,气氛炒热点,演讲就会顺利。」
  宫崎先生显得有点醉了,不过,2点开始的演讲很顺利。
  我听「某个上色检查的女生」说,在年末慌忙的气氛中,听到演讲的内容会让人内心感到温暖,令人精神为之振奋。
  最后的结尾也说得很棒。
  「要成事须有三个条件,那就是在这个会场所有人拥有的:年轻、贫穷、默默无名。怀抱远大志向,加油吧!」
  至于电影方面,在昭和57年这一年并没有具体的进展,就这么迎来了昭和58年。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一口气实现了搬上大萤幕的计划。不过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真的像是有只‘看不见的神之手’在引导般,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应该说,这也是作品(漫画)本身就有这么大能量的证明。
  1月时,有电影界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现在还只是我个人的意愿,不过我想下一部电影希望能制作《风之谷》这部动画电影。」听到这样的话语,实在是很振奋人心。
  「首先,内容的设定很棒,非常符合最近年轻人的那种‘终末感’。另外,就像是其中的一道光=救赎的情节也很有吸引力吧。」、「机械部分的构思呈现也很棒,曲线的外形让人有种温馨感,对见惯了直线条冷调性机械的年轻人来说,反而应该有种崭新的感受。」、「在动画的世界里,开始有了关注是由谁监督作品的倾向;在《柯南》、《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中展现出无比力量的宫崎作品怎么能不出现,不免觉得有遗珠之憾。」
  这让人有种获得百万伙伴支持,后盾强实的感觉。
  2月时,Animage label(德间日本)表示想要出音乐专辑(这就是在昭和58年11月25日发行的《鸟人》)。
  虽然看似与电影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却证明了这样的环境逐渐显现。

急转制作成电影

  我想时间是在昭和58年的2月中旬吧。
  德间书店的和田宣传部长来到了编辑部,他说今天有个令人惊讶的事。
  和田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和广告代理商接触的机会,他以前就和日本第二大广告代理商——博报堂的德间书店担当营业部有往来。那一天所谓令人惊讶的事,即在不久前才知道那个营业部里有个姓「宫崎」的人,其实就是宫崎骏先生的亲弟弟(名字叫至朗,是四兄弟中的老幺,比哥哥帅些)。就在这么巧合之下,这部计划要搬上大萤幕的片子,如果加上博报堂当啦啦队长,就能敲锣打鼓真正变成电影了。当然那位营业部长也要加入。
  结果马上就获得回响,真不愧是站在时代尖端的广告代理商,这么快就有了这样的发展,真令人惊讶。
  暂且不论细节,大致上就是2月时达成基本共识,出版社和广告商拥有的专业知识全部共享,一起共同制作电影。
  制作成电影对德间书店当然就不用说了,对博报堂也有好处,把这个当作是M•E的一环(marketing engineering的简称,代理店的人员马上就用英文口沫横飞起来,让英文较差的副编辑长等人直翻白眼)。做为今后长期计划第一弹的《风之谷》可说是很棒的素材,虽说英文能力较差,但明白搬上大萤幕的愿望即将具体实现时,大家都很高兴。
  有了最高战略共识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行动方案与分工。
  3月、4月把配给、制作、上映时间、预算、工作人员、内容、宣传等各环节微妙的相互交叠,各个问题点开始陆续浮现。
  以尾形为中心,与我们主要相关的任务则是涉及预算、工作人员、内容、宣传等事项。
  做这些是考量到《风之谷》是「Animage」动画专刊上刊载的漫画原作,而且我们也和宫崎先生有着日常的接触,自然就成了不能不做的事。
  我们暂时把宣传放在一旁,先从预算、工作人员、内容着手。
  获得了宫崎先生的协助后,尝试做了预算案。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就和公告地价与实际地价一样,想要精准的掌握实际状况很难。
  工作人员也会依据宫崎先生这次的电影要如何呈现画面设计而有所调整,而在内容方面虽然有了原作,但是就和未完结的大河漫画与拍出来的电影情节不同一样,会有落差也在所难免。
  订定预算,和工作人员交涉,以及跟宫崎先生讨论内容……这让我们明白对我们来说,这些工作是多么不容易。
  话虽如此,可是又不可能把工作都推给不得不身兼监督、脚本、绘图脚本、角色设定等已经是众多任务缠身的宫崎先生。
  在我们烦恼着这个问题的同时,事情依旧向前进展着。配给是在4月时决定给东映,和东映讨论之后,上映时间最可能是订在来年的3月。
  4月,宫崎先生赶着推出新作《修那之旅》(发行已经晚了两个月),4月下旬为了画《风之谷》的连载漫画,只出席过一次电影制作委员会的会议(编辑部本来就都悄悄联络)。
  真的赶得上明年3月份上映吗?我们和宫崎先生进行商讨,宫崎先生抽出动画用纸(原本都用memo纸),把进度时程往回推算了好几次。
  ……3月份要上映……2月份要进行后制作业……1月份要完成动画……12月份要完成原画……这样的话……最迟8月份作画IN……这个时候绘图脚本完成一半……6月底脚本……5月开始角色设定……这可不妙啊!!已经推回到4月中了。
  不管往回推几次,时间上还是很紧迫!这时候宫崎先生开出了条件。
  要在5月中旬前决定好制作工作室的地点,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由高畑勋先生担任制作人。
  「高畑先生……就是那位高畑先生吗?」
  「是啊!就是阿朴先生。怎么样,不错吧?」(「阿朴」是高畑勋先生的绰号,源于上班时大口吃面包的样子。)
  仔细想想,目前为止宫崎先生所导演过的作品(《柯南》、《卡里奥斯特罗之城》)都是由大冢康生先生制作。至于作画监督嘛,根据好几位相关者的说法,似乎也兼任制作人的角色。对于作品一定倾全力灌注在品质上的宫崎先生来说,当然是在身旁的人最好;就某种意义而言,必须是个能够有控制缰绳立场的人。
  但是,大冢先生在《小尼莫》(Little Nemo)中占有重要地位(分镜图)。而高畑先生在3月也卸下《小尼莫》(Little Nemo)监督之职,从美国回到了日本。
  东映动画=A production=瑞鹰=日本animation=Telecom,制作过无数名垂动画史的作品,这三个人的关系和力量就不用在这里多作赘述了吧。
  「我们几个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比老婆、孩子还要多。」(宫崎骏)
  我想,这句话已经把他们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共同分担辛劳……」

  自最早的委托以来已经过了两星期的时间,高畑勋先生决定接下制作人职务。让高畑先生下定决定的理由如下:
  他表示:「因为我心中不仅是想以朋友的角度祈求成功而已,我想一如往常再次共同分担辛劳,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心情又再次涌上心头;我其实真的不确定我是否能起得了作用……」
  在多次造访高畑家之间(到5月下旬在TopCraft公司附近成立正式的工作筹备室为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那里就变成工作筹备室了(和真正的工作筹备室不一样,大概每隔个30分钟就会送上茶水、蛋糕、冰淇淋等吃的,宫崎先生很担心自己身上会有好几层游泳圈)。
  宫崎先生从崎玉县戴着安全帽骑机车到大泉学园来,因为骑车的姿势很端正,所以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暴走族,可能骑小绵羊还比较适合他。
  总之,高畑先生和宫崎先生必须要讨论的事情太多了,不只是商讨而已,还必须要一件一件下决定才行。
  像是工作室、工作人员(虽然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带过,但是作画监督、美术监督、为数不少的原画师、色彩设计师等等,还要一个个去找人来,说服时间能不能配合,其实都相当耗费时间)。
  其他还有费用估算之类(这也不只是单单以各个part的单价计算就可以,如果不是到过现场的人,不会明白那微妙的耗损量,以及即使不确定的部分,还必须做好确保各个part工作人员数量的预防措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当然,制作任何一部电影都一样,像上述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麻烦事吧。但结果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几乎把所有事都推给了没有隶属任何一家制作公司的宫崎先生个人;我们不否认当时觉得只要筹措到制作资金就能乐得制作电影了。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你们给宫崎先生的负担有多重呀?」
  和高畑先生进行委托交涉时,他语气沉静地(重重地)对我们这么说,让人想起当时的种种。虽然高畑先生没有说出口,但我认为他会接受制作人一职的最大理由之一,恐怕是因为这种脱轨的现象吧?他实在是不忍看下去了……
  在进行制作人委托交涉时,高畑先生曾这么说过以下这件事——
  听说以前有部叫《恐怖的报酬(Le Salaire de la peur)》的电影;叙述用卡车运送硝化甘油到丛林深处,其中惊险恐怖的过程。而这个任务由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人接了下来,因为硝化甘油只要稍微强烈震动就会爆炸,开车的年轻人和坐在助手席的老人那种紧张感觉非常难以形容。
  由于太过紧张,开车的小伙子忍受不住压力对着老人大叫:
  「你真好,什么都不用做!」
  坐在助手席的老人回应他说:
  「你专心开车还好,我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饱尝恐怖煎熬的滋味,」
  ——制作人的心境,就像坐在助手席上饱尝恐怖煎熬滋味的老人一样,据说这是大冢康生先生最擅长的比喻说法。当然,这是讨厌耍聪明的大冢先生一流的隐喻说法吧,不过说得真是太妙了,大家不禁笑出来。
  《未来少年柯南》在放映之前做的六~七支库存转眼间就派上用场了,《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最后两个月的惨烈境界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这部电影到了1月、2月也会忙得像上战场那样吧……可以想像担任宫崎作品制作人会是什么样的心境。
  5月4日从《修那之旅》完稿后得以脱身的宫崎先生到诹访旅行了几天,几个月辛劳的埋首于创作新作品,应该是借此转换心情,得以养足精神气力吧。这次旅行之后,跟他闭门工作时的样子比起来,眼神明显锐利很多,显得很有朝气;很久没站在最前线了,想必这也理所当然。
  在高畑先生家进行讨论的5月中旬,正式敲定了将制作工作室地点选在Top Craft公司。
  宫崎先生每天都到工作室附近的筹备室(正确来说,真正的筹备室•到原烧肉店改装完成为止)。
  这里原本是电子游乐场&快餐店,壁椅、地毯等全都是‘大红色的房间’。宫崎先生把桌子、椅子带进来,开始画概念图;因为是刚结束营业没多久的店,所以偶尔会有不相干的人进入。
  「欸,奇怪?老板呢?怎么变成这样?」
  「两天前已经结束营业了。」
  「喔。」
  听说也发生过满多表情显现出「怎么有人在电子游乐场画图!?」结果,最后就这么幸幸然的回去。
  东京瓦斯的人也来了。
  「查表。嗯?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在画图,这家店已经倒了。」
  「唔……真是伤脑筋呢!」
  但是看起来其实也没很伤脑筋的样子,东京瓦斯的人瞄了一眼那张画,然后说了句:
  「明天见。」
  他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离开了。
  宫崎先生忍不住有点自得其乐的说:「这家店的老板一定是连夜逃走吧。」
  对了,也是同样在那段时间里,《超时空要塞》的高山文彦先生到老东家Top Craft公司来玩的时候,正巧在路上看见了宫崎先生,然后发展成跟踪他的趣事。而《太空战神(機甲創世紀モスピーダ)》的山田胜久监督当时也还在Top Craft公司任职,所以他每天都会到这个‘红色的房间’和宫崎先生聊聊天,看看他画的画。宫崎先生有点担心的对我们说:「他说他还有新节目的总指挥工作要做,每天都来这里不会耽搁到他吗?」

一天两张

  宫崎先生一天大约画两张概念图,总共画了三十张概念图。三十张听起来似乎很少,不用看宫崎先生设计的《穿长靴的猫》里的魔王城堡也知道,宫崎作品的舞台和故事内容极为紧密,他的作品是‘会演戏的舞台’;《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也不仅仅是城堡外观而已,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是设定好的。我常听说如果看完之后,没有浮现出整个构造就不行,所以一天画两张很正常吧。
  更何况这是他本人手绘的原创稿,实际上也就似乎不需要那么多的数量。
  最早画好的概念图,果然是风之谷和娜乌西卡。‘画这样会不会太成熟了点’、‘这看起来像酒馆’他一边碎念一边试着再重画,就这么一再重复,也经常露出深思的表情。
  概念图当然很赶,但召集工作人员也处于燃眉之急的状态。可是稍微想一想又有各种问题。
  第一是时间安排的问题。如果不是从夏天到隔年开头有空的人就不能找。
  第二是若属于某个制作工作室,要参加单一电影制作就有困难。
  其他则是宫崎先生希望能每天都到Top Craft公司画。换句话说,他的绝对条件是要成立一个经常能讨论的团队体制。还有一个条件,当然要找‘厉害的人’来。
  也就是说要厉害,而且这段时间能空出来,又能够长驻在工作地点的人。
  如果有这样的动画人才,任何一个动画制作工作室应该也不会不要他。
  总之,先向名单上列举的这20个人招手,而负责推进的人毫无疑问,就是以高畑先生和宫崎先生为主进行主要的交涉。不过包括尾形在内,我们动画杂志方面还是对于年轻动画工作者的人脉互动关系比较清楚了解,目前也都还有在持续接触中,于是就由我们来开启初步的交涉工作并为这个契机拉开序幕。
  因为高畑、宫崎两位先生都曾经从东映动画到Top Craft公司,且任职于相同的工作室,所以认识的圈子差不多,彼此手上掌握的动画人脉难免存在着大致重叠的状况。而这点,我们多少可以协助补强。
  所幸作画监督小松原一男先生,以及美术监督中村光毅先生并不介意长驻工作室的条件,很爽快便答应了,工作人员的召募任务也顺利展开。
  事实上,被称为‘动画第三世代旗手’的金田伊功先生,在3月时电影有了具体进展之后,开始和编辑部进行接触。
  宫崎先生曾经提到「Top Craft公司的友永(和秀)先生说这个人挺不错」,可见他是宫崎先生很期待加入的伙伴之一。
  金田先生也认为要加入宫崎作品的阵容必须要有相当的决心才行;因此,直到5月才正式决定加入,那是在他和宫崎先生直接长谈数小时之后才决定。后来他也和高畑先生见了面。高畑先生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金田先生曾经画过《熊猫家族(パンダコパンダ)》,大感惊讶。
  金田先生同时还推荐锅岛修先生,但因为锅岛先生已经决定参加别的作品了,想要加入阵容很困难。不过部作品还有很多变动性,说不定可以用什么方式合作,总之先见个面再说。宫崎先生表达了强烈希望他能加入的积极邀请态度。
  「如果厉害的人说这个人厉害,以我目前为止的经验,那个人一定非常杰出!所以请务必加入我们。」
  锅岛先生当时很谦虚,以快要听不见的声音回应:「没有啦,没那么厉害……」后来,就跟大家所知的一样,也顺利邀请到锅岛先生加入这个团队。
  而另一位中村隆先生也是以前就锁定邀请的主力人选之一,当时手边正好有中村先生担任过作画的录像带《无敌小战士(又名:黄金战士)》,所以拿给宫崎先生先过目参考。
  宫崎先生看过后的评语是:
  「对时空感觉的掌握很有天分」。
  中村先生也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加入宫崎作品的团队’。从最初的交涉开始,大约经过了两个月的前置邀约筹备,终于在时间上能够配合而加入作画的阵容。
  宫崎先生画了概念图之外,也开始撰写故事大纲;5月底,值得纪念的‘风之谷电影第1案’完成了。这个第1案是用五张很大的肯特纸写成,无庸置疑,后来当然经过多次修改,才画成了绘图脚本。
  比如说,第一张肯特纸上面写着大约以下的内容:
  ——序幕 时代设定很简单…
  ◎犹巴造访被腐海所吞噬的都市。
  (杀了王虫,遭到王虫袭击的都市)
  犹巴为解救狐松鼠(迪多)而杀了虫。犹巴遭到攻击。虫袭击而来。
  ○片名
  (逃命的犹巴)
  腐海的种种样态。文明毁灭的遗迹。
  ◎从腐海到沙漠。王虫全身显现。娜乌西卡安抚了王虫并解救犹巴。师徒二人再次重逢。
  ——风之谷
  迪多亲近娜乌西卡。少女拥有不可思议的亲和力。
  ◎奇迹般的绿色风景。风之谷纯朴的人们。
  风使者。娜乌西卡工作的情景。
  城市。基尔和犹巴。
  娜乌西卡受到人们景仰。
  ◎暗夜。强风。谷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异样。
  腐海闪耀着亮光。
  遭受虫袭击的培吉特市帆艇迫降在谷里。
  拉丝黛儿把秘石(能源燃料)托付给娜乌西卡之后死去。娜乌西卡知道自治国培吉特被占领之后。将留在船里的虫送回腐海。遇上了那只王虫。王虫吸引住娜乌西卡——
  肯特纸上面这么写着剧情大纲。
  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红色房间’的墙壁上贴着这五张肯特纸,宫崎先生和高畑制作人,再加上后来邀请加入为脚本共同执笔的伊藤和典先生,就在这五张纸前面一再讨论剧情(我们也很客气地贡献了一点点的意见)。
  既然已经加入宫崎作品阵容,高畑先生会尽最大的努力,还有宫崎先生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让作品更上一层楼——在一旁看到他们两人的能量和才干,让人不禁感叹。
  ……当时的互动研讨情境,有时候是电影论,有时候又发展成莎士比亚式般的悲喜剧。现在不可能再度重现当时的对语场景,只能在这里做些许描述,实在很抱歉。

精彩丰富的对话内容

  ○腐海深处进行着大地的净化,却也存在着与现在娜乌西卡所在的人类社会有着时间量程上差异的问题(一边是数千年单位,一边是数十年单位)。结果,只能说是停留在暗示人类的未来……
  ○如果把进驻风之谷的多鲁美奇亚的库夏娜在本国权力斗争的构图放进来,恐怕会让内容过于饱和。
  ○「必须让观众在看完电影时,了解娜乌西卡是介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特殊角色。」
   「电影要呈现的是娜乌西卡以不可思议的神奇女孩登场,而那种不可思议却又变成了好像不会不可思议。」
   「她和王虫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吧!」
   「那只王虫明明很痛恨当时的人类才对,为什么却对娜乌西卡关爱友善呢?这点要符合情理让观众信服才行。」
   「娜乌西卡是透过眼睛将感情直接转移、传达给王虫知道;娜乌西卡和王虫相遇、对看、互相感受……我想,这种意念观众应该能够接受才对。」
  ○「cutback(画面场景转换)部分很让我在意,你是想要拍毫不在意用cutback的那种电影呢?还是不是呢?不论哪种方式都没关系,我希望你能明确表达。」
   「我觉得还是想让时间和空间有延续感比较好……像《星际大战》在这方面的感觉就让人觉得跳跃得乱七八糟。」
   「还是说,电影就是很司空见惯会加入这样的效果,才会有人看呢……」
  ○结果最后的共识就是,必须将‘娜乌西卡’这位少女的角色鲜明强烈的突显出来……
  夏季时分,根据皮耶罗(Piero)工作室人员透露,伊藤和典先生在半夜回到皮耶罗的时候只说了句‘累死我了~’,然后就把脸趴埋在桌上好一会儿(连我们光是听到对话的内容,都觉得脑袋快要麻痹了)。
  依据伊藤先生的初步估算,如果照第1案这样拍成电影的话,片长要将近三小时。
  自然与人类的关联。   生物工程的警钟。   库夏娜的权力斗争。   培吉特的独立运动。   娜乌西卡与库夏娜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绿色奇迹——风之谷舒缓人心的生活。
  将以上各主、次骨干的情节混在一起,就会变成四次元,甚至是五次元的主题消化成1小时50分钟(最初预定的时间长度,最终是1小时56分钟)的电影实在很困难……这时候,宫崎先生的呻吟声达到了颠峰。   前述主题全都收录在大河漫画《风之谷》之中。   总而言之,宫崎先生自己后来也说了,直到前一个月为止,都还在画长达一年半的原作,直到此时期还是无法完全跳脱漫画的框架。   对身兼原作、监督和脚本要职于一身,而且也是电影制作的名手,他也会陷入这样的陷阱里吗……

山谷的生活描写

  风之谷里的生活情景,也是宫崎先生想要在电影中展现的素材之一。
  事实上,原本想在漫画连载的时候画进去,但是连载开始当初「还没有抓到漫画的章法」(宫崎先生的说法),所以当时没办法顺畅画进去,也就没画了(总集篇的时候有补画上去)。
  「至少也要用一回的篇幅,把想要呈现的画面展现出来吧……」
  如果没有宫崎先生这种尽心追求完美的精神,连载第二回的开头或许就不一样也不一定。
  连载第一回的最后画面,娜乌西卡坐上滑翔翼回到城堡,这时候犹巴骑着‘鸟马’慢慢跟着进入了谷里。这么一来,就可以画出山谷的入口、山谷外的情景、谷内的生活景象、风车、城市入口。但是在第二回只呈现这种平静的画面真的好吗……以后还有机会画这种场景吧!就在这样想的时候,娜乌西卡就上了战场。
  电影里有出现这样的画面——
  犹巴跟在娜乌西卡的后面向着谷口前进,前面竖立着防沙的栅栏,风车将500米深的地下水抽到蓄水池供大家饮用,通过森林,经过结实累累的葡萄园(娜乌西卡这时正在帮忙修理村里的风车),山谷里看似善良的人们互相对话……
  多亏了这些场景,让画面整个丰富起来;滑翔翼本来就不是战斗用的武器,而是风之谷里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至于风车则是汲水的工具,犹巴受到山谷村民的尊敬等等……而且重要的是,这个风之谷是个值得守护的地方,这种感觉油然浮现。
  相对的,因为是不足两小时的电影,后来也删减很多情节。
  首先,土鬼就完全没有登场。
  尾形编辑长说:「那是因为土鬼都讲些人家听不懂的话,所以就没出现啦。」不过实际上,是因为如果把多鲁美奇亚对土鬼的内容结构放进来的话,会使电影内容过于复杂,根本就放不进去。
  还有,多鲁美奇亚王的王子们和第4公主库夏娜之间血腥的权力斗争,也成为故事的背景点缀,如果直接铺陈描述的话,感觉上又像是演变成另一部电影了吧。
  总之,宫崎先生从原作里删减很多内容,也添加了不少情节。

开始作画之前

  6月10日,筹备室从原本是电玩中心和小酒馆的‘红色房间’,搬到了原本是烧肉店重新改装的正牌筹备室。说是搬家,其实距离也不过才10米左右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6月20日左右,原本只有高畑和宫崎先生的筹备室,又加入美术监督中村光毅先生,虽然显得热闹了些,但是因为室内可以容纳十多人,所以还是难免有点空寂感。不过,在设定和故事内容研讨时,因为关系到整个基盘和骨架,场面还是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故事情节方面,伊藤先生依照宫崎先生所写的情节概要为蓝本,画了数十张概略原稿。原本如果时间还够的话,想以这些原稿做为原案,并以宫崎先生为中心进行研讨,定案后再请伊藤先生做成脚本。但是在8月1日一定要进入作画阶段才行,否则就赶不上3月11日的上映期了,所以便用宫崎先生第二次写的情节为蓝本,宫崎先生直接就快速画定概略的绘图脚本。
  7月下旬,宫崎先生概略的绘图脚本ABCD四个段落(Part)已经完成ABC三个部分了。而在8月1日作画启动日之前,总算做好了A段落的完整誊写稿,距离电影完成明明还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不过从这时期开始,就已经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了。
  一张桌子的右边是中村光毅先生,在和宫崎先生讨论一番之后,已经画好了数十张的美术概念图。那张‘充满孢子的废村落’连他自己都觉得很满意;当这张画面基于考量可能会不得已要忍痛删除时,他对宫崎先生说:「这里绝对会成为很棒的场景画面,请务必加进这个场景。」他和宫崎先生也不过才见面一、两个月而已,就已经完全融入团队了。来到这个筹备室和宫崎先生对谈的插画家高荷义之先生,也很赞赏中村先生的美术概念图。
  坐在左边里面的是小松原先生,加入筹备室大约半个月左右,虽然显得有点紧张,却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8月1日作画开始之前,就已经很熟悉各个角色,完成很多相关设定了。
  进房间后前面左手边的,是7月底加入筹备室的吉田忠胜(Top Craft公司)先生。他在Top Craft公司制作的《ザ ラスト ユニコーン(最后的独脚兽)》中,花超多心血画最后那个场面的人。宫崎先生请这位吉田先生负责王虫的部分。结果,吉田先生就照原作的样态画,只是稍微删减一些线条,吉田先生负责画王虫和虫的设定,总计划了「一万只以上」(请回想电影中最后那场王虫失控狂奔的画面)。
  屋内虽然也安排高畑先生的桌子,但是桌子上什么都没放,他拿着卡式录放音机、《风之谷》的资料本、预算书等等塞进他的手提包包里,四处奔波商讨。他虽然对制作人这个职务还不熟悉,但对这样的临时职务很有胜任的能力,他在筹备室的时候,似乎是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偶尔会讲些笑话。
  7月29日在正式进入作画之前,在Top Craft公司附近举行了「进击仪式」!仪式上,宫崎先生说道:「如果能够顺利成功的话,就不仅是漫画电影,而真正是‘动画’了。」这也正式表达了他的愿望。
  7月31日,工作人员从筹备室搬到了Top Craft的工作室。而Top Craft工作室里完成工作的人则搬进筹备室。
  在这里岔个话题,在制作《柯南》、《卡里奥斯特罗之城》的时候,我曾写过为什么大冢康生先生和宫崎先生要玩剑玉呢?
  现在终于知道理由了。
  基本上只是单纯的喘口气而已,不过每次都是在绘图脚本完成时,「这个Cut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嗨、嘿!」
  然后把剑玉的木球玩进木盘里、尖刺部插进木球洞里,两人就这样玩了起来。据说当两人玩剑玉很上手很厉害时,所有的Cut也就都能很顺利完成了。
  顺便提一下,这次制作的电影《风之谷》用田渊选手是否会打出全垒打来做赌注;虽然这个赌注奇怪了点,不过昭和58年5-6月,西武队的田渊敲出了全垒打,让身为球迷的宫崎先生非常高兴。可是好事多磨,田渊因为死球而下场休息;宫崎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几乎不想让大家看到他的表情,当时他真的是很沮丧。
  「哎呀,早就习惯田渊死球了,不用多久又会出来的啦!」
  我们这么拼命的(?)安慰他。

作画现场

  8月1日期待的作画阶段展开了,绘图脚本已经画完A段落的完整誊写稿。总之,这时候进场作画的有Top Craft的每个人和外部来的羽根章悦先生等人。常驻组的金田、中村先生要晚两个星期才会进工作室。
  进入作画期之后,因为其实只是一味的画图而已,所以也没什么好写。
  进入Top Craft工作室,从左边开始是社长室、制作进行区、主要工作人员区;右边则是中村光毅、高屋法子(背景·Mecaman公司)、金田、锅岛、贺川爱等人的外部常驻人员区,而其旁边是Top Craft公司内部的原画、动画区。
  和一本正经严肃的公司内部原画工作区不太一样,外部常驻人员区偶尔会听见女人的叫声。那是因为某位动画片绘制者拿着玩具蝎子吓女生;当然他们绝不是只会嬉闹而已,看过电影的人我想就会了解。
  「宫先生,你看一下娜乌西卡眼睛的颜色。」
  说话的是担任色彩设计的保田道世小姐,宫崎先生和保田小姐在两张赛璐珞稿前讨论,而高畑先生也加入了讨论。
  「这边比较好,有神秘感。」
  宫崎先生选了亮蓝色的那张。
  「不过这张有点过于强烈,不会觉得眼睛太过亮眼吗?安全起见,我觉得这边这张比较好。」
  高畑先生指着稍微暗蓝色的那张说道。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之后,宫崎先生做出了决定。
  「那么普通时候用这张,注视着迪多或专注看什么的时候用比较亮的这张吧。」
  高畑先生也认同。
  「对耶!像逗弄迪多的时候,用亮一点的比较好,」
  宫崎先生在构图布局、原画检核的空档时间也还要肩负起这样的工作。
  「哦,不错耶。」
  这是金田先生的声音。在TSUKUDA发售的炮艇模型样品送来了,宫崎先生说‘可以当作作画的参考’,并把模型拿到原画区。这么一说之后,就立刻发出‘哪个?给我看’的话语,中村、锅岛、原始设计者中村光毅先生都聚集过去;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都觉得实在很棒。
  这时候,宫崎先生就好像炮艇是自己设计的一样,自言自语地说:「不过看起来不是很好画呢。」
  然后走回自己的座位。贺川小姐这时正好在负责炮艇的画面,一把就从桌上将模型抓了过去,大家看到后笑成一团。
  8、9、10月的时候,原画班底虽然对宫崎先生要求的水准做构图布局(各原画负责)有些头痛,但因为觉得离期限还有时间,所以并不紧张。
  宫崎先生还有中村光毅先生如果带高屋法子小姐到工作室的时候,总会说些‘有美女在这里,大家工作会不专心,真伤脑筋’之类的玩笑话。
  这个时候,就像平常那样,从Top Craft公司回来编辑部的中年单身编辑部人员说:「实在是很羡慕这些年轻人呢。」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大家彼此明明就是第一次见面,比如说像从动画工房过来加入《风之谷》阵容的贺川小姐,没多久马上就变热络了,真是羡慕年轻人拥有的热情呀!」
  这位中年单身编辑人员一定是在一旁看到这种气氛后,很羡慕才这么说。
  电影《风之谷》的原画最后虽然是由20多个人描绘,但我们接触最多的总还是常驻在Top Craft公司的那些人。
  所以,包括才田俊次先生在内的OH!Pro团队成员,还有羽根章悦先生等这些人接触的都比较少。只是,听说在OH!Pro里,他们把片名叫成‘風邪の谷のヤルシカない’(日文意谓:感冒之谷的只能硬着头皮做),或是‘風の谷の直しか)’(日文意谓:要重做风之谷呀。※日文片名《風の谷のナウシカ》的谐音),这些在努力工作中取乐的花絮而已。
  丹内司先生从11月1日开始加入常驻组,我想应该很多人知道他吧。丹内先生以前曾待过Top Craft公司,画过《卡里奥斯特罗城》、《じゃりん子チエ(小麻烦千惠)》、《名侦探福尔摩斯》、《魯邦三世·さらば愛しきルパンよ(永别了!心爱的鲁邦)》,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因为他很熟悉宫崎先生的风格,所以作画速度很快。
  可是在整体作业完成之前,依旧是饱尝个中艰辛!12月中旬,终于发出了临战态势宣言,全员不得休假。
  包含宫崎先生在内所有成员都感到神经紧绷,大家即使在说话时手也没停下来;小松原先生也只有在大相扑转播中,轮到北之湖选手出场时才一边听着赛程一边作画。中村光毅先生也从自己的座位以小跑步跑到宫崎先生那里,两人讲话速度很快地进行讨论,接着又小跑步回到座位继续工作。也有人完全不说话,专注进行动画检核。当我们做宣传及音乐的研讨时,根本是几乎连闲聊的时间都没有。
  「哎呀,来得正好,我们才刚好告一段落。要多发表些什么意见吗?」
  昭和58年,时间还算充裕,身为美术监督的中村光毅先生当时还会说类似这样的笑话逗大家发笑,但新年过后,整个说话的内容都变了。
  「『Animage』的人什么时候来帮忙上色啊?」
  当然,我们肯定是涂得乱七八糟。即使明知是开玩笑,但一想到目前的状况,还是不自觉地回答:「明天就来。」
  1月底,原画的数量只剩下不到20Cut了(全部共约有1620个Cut)。
  原画的班底人员表情看起来让人觉得轻松多了;但是,背景、动画、上色、摄影等这方面的团队进度才正要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整体进度掌控还难以预料,情况可说是很紧绷。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影像的密度。
  比如以一张背景来说好了;把经过仔细画好的腐海画面沾上水,在颜色晕渗开来的部分再用之前的画法再画上去,让画面看起来有层次深度,可说是相当耗费时间。
  摄影师白神(孝始)也在演出助理(助导)棚泽(隆)、片山(一良)的协助下,把宫崎先生想出来的‘王虫橡皮装置’,在重复试验拍摄之后终于完成了(包含测试摄影在内,不知道试了几次。光是retake(重拍)部分用的胶卷,都可以拍一支短动画了。使用在王虫动作的场景上)。
  还有巨神兵登场的画面,光是看动画就觉得相当耗工且很有震撼力,小松原作画监督也赞叹的表示:「哎呀,太棒了!真的是画得很好呢,」不只是巨神兵的画面,王虫狂奔、人马雑沓的战斗场面、利用背景动画穿梭云间的天空场面、孢子如雪般飘落的画面等,都不仅只是耗工费时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场面的表现张力都很丰富;当娜乌西卡乘着滑翔翼飞翔时,就像宫崎先生说的「飞行是(娜乌西卡的)心境的表现」。
  克服了这些,接下来最大的难关就是上色了。
  顺便一提,由于上色的进度很吃紧,所以请高畑勋制作人的夫人(前东映动画的上色师)出马相助。

人手不足的状况

  1月底到2月初这段期间,一直常驻工作室的丹内司、锅岛修、中村隆、金田伊功先生等人,在完成自己分内的原画任务之后,这些原画师一个个离开了工作室。
  我们看到了那种令人感受到‘啊~终于就快结束’的些许伤感景象。
  整整半年期间,总是在工作室里埋首工作的人们逐渐离开,让人感觉很寂寞。
  但是话又说回来,以电影制作全体来看,当这原画完成的同时,工作室就更加成了战场;动画、背景、摄影、上色等人员,还有进行制作的人幻化成阿修罗一般奋战着。
  2月6日,动画工作结束,这时还有两万五千张要上色,而且很多部分都是难度很高、非常耗时费工的画面。
  摄影方面,Top Craft公司的两台摄影机全天候运转着(当然,也请求高桥Pro那边支援帮忙),公司内部有空的原画人员也都来充当助手,一天两班轮班24小时操作。
  吉田忠胜先生在结束王虫和虫的原画工作后,转来帮忙替自己画的王虫上色。同样是原画师的贺川爱小姐、画背景的高屋法子小姐也一起加入帮忙上色;宫崎先生一边在画片头锦织壁毯的透明水彩画时,尽管打翻了颜料瓶(地板泼得一大片黄色),还是得一边帮忙上色。制作人高畑先生为了2月27日即将展开的录音作业,一面和音响相关的配合方进行研讨,一面亲自打电话给正在进行上色的工作室,动画人员也全部动员调来帮忙上色。
  在这个时期,就连Top Craft公司原彻社长那圆圆的脸看起来也像是累了;‘人手不足’正是形容目前这种状况吧。
  因此,我们编辑部送来了工作室需要的‘人手’!各位~这及时雨就是「Animage」里大家熟悉的‘找到很棒的机械’的中村学。中村君从2月3日开始的两个星期内,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四小时(他直接睡在工作室里),拼命的努力工作。当他2月15日精神恍惚的回到编辑部,问他关于工作的内容时,他回答:白天上色,晚上帮忙拍摄。虽说不是他熟悉的工作,但是才两个星期就让他变成精神恍惚的状态,由此可知连续好几个月这样工作的制作团队有多辛劳了。
  还有一位从外面来的常驻人员,一直坚持到最后都还在工作室奋战的人,他就是担任美术监督的中村光毅先生。
  中村先生自称是「男阿信」,从早到晚整天窝在工作室里,他经常跟容易紧张的工作人员讲笑话,对美术人员也一样,常缓和紧张的气氛。他常说:「因为大家在拼命熬夜工作时,我却一个人去洗温泉,哈哈哈!」虽说如此,但那充其量不过是乐观的玩笑话;最后,背景部分在2月23日完成。
  从去年的6月底开始,历经‘火之七个月’的中村先生,白头发似乎又更多了。

整整熬夜四天

  我也去参观了录音的过程。
  录音室里排列着无数按钮的机器。我们看到这一排排的机器就举手投降了,不过我把我这方面的贫乏知识扩大十倍,告诉大家概略的状况吧。
  所谓录音,就是配合影片灌录声音的作业(好像在说废话……)。说到‘声音’,其实也有很多种,而这种是指对白、音效(又称SE),和音乐有很大的差别。然后分别依照情况分成好几支带子,全部共有六~七支带子(我已经忘了正确有多少支了,不过在启动录音作业的那天之前,所有的声音必须预先准备好;因为绝对不能不够,所以一定有多做准备的备量吧……)。
  然后把116分钟长的《风之谷》影带分成12卷,一卷一卷(一卷约10介钟)个别录音。
  作业时,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对白’(2月中旬已经录制完毕)、‘音效音’、‘音乐’配合影片一起试映播放;这时候就有人(混音师)操纵这些众多的按钮,包含各个像怪物一样的录音机前面的人员在内,总共有七个人以上。
  看完之后(听完?),宫崎监督和高畑制作人开始提出要求。像是「拿掉音乐」、「放进着弹声」,或是「我想加入飞机咻——的声音」等等,依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调整(我在想……万一没那个声音怎么办)。
  音量上似乎也有问题。
  就在此进行讨论,经过几番商讨之后重新修正(每次影片都要再重新放映),直到最后确认正式录制。
  在正式来之前,斯波重治音响监督说的话真的很棒——「《风之谷》第5卷,录制完成。」
  当他说出‘第12卷’的时候,就代表全部完成了。
  也曾有过正式录制就录了五次才通过。这样录完一卷带子所需要的时间,最少也实际要四个小时;整个录制时间总共花了四天的时间,计算下来,一天至少要录好三卷才行。第一天的录制一直跨夜到隔天早上8点才结束,当天中午12点开始进入第二天的作业,所以录制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没睡觉,结果四天下来都是这样。
  ‘卓的I LOVE MUSIC’(「Animage」连载)的卓曾这么说过,要是现场没有想要的音效音时就回办公室拿,或者是在现场制造出来。原来如此,这样我明白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了。
  第5卷正好是金田伊功先生的原画,阿斯贝鲁从空中攻击多鲁美奇亚船舰的画面,正式录制完成后,斯波先生对声音工作人员说:「哇!这实在是太棒了。太写实了,真的很写实。」确实是很有震撼力。被斯波先生这么称赞的混音师(我想应该是),露出非常高兴的表情,让我印象很深刻。

Last Message

  2月底,从前一年5月开始苦战恶斗制作的《风之谷》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再经过3月6日的首次试映和3月8日对媒体公开,就等3月11日正式上映而已。
  离正式放映的日子越来越近,尾形编辑长就越来越兴奋。
  「终于要上映了。」
  当他面对有人这么一说,就会兴奋的红着脸坚定回答:
  「是啊,嗯。」
  仔细看他,手还紧握成拳头。
  「都已经结束了吧?」
  「是啊,就只剩下几张了,」
  「总不能让摄影那边先结束吧。」
  「得先赶快处理完才行。」
  「这样啊,不过反正一定没问题的啦。」
  「总算是赶上了呢。」
  「就是啊,真的太好了!」
  虽然我已经习惯杂志的截稿方式了,但是这跟我所认知的又不太一样,所以还是有诸多担心之处。
  「今天东映那边有人打电话来,说预售的情况很好。你有看每日新闻的晚报吗?」
  「还卖预售票呀?」
  「安田成美的报导唷。」
  对话内容多少有些零乱。
  关于编辑部的事就不好意思多写了;不过,之前我们也没输给电影制作团队,也像投入战场一样。
  2月28日发行两本《名侦探福尔摩斯》文库本,3月5日发行《风之谷介绍书》,3月10日发行「Animage」4月号,4月6日发行《风之谷彩色作品集》这些也几乎都是同时进行。光是发行一本「Animage」就已经够忙了,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在同时间完成这些工作。
  对了,这个专栏里虽然没有提到关于宣传部门的事,不过那是因为我们全面信赖MAJOR Enterprise和博报堂,还有德间书店宣传部,我们编辑部完全不用担心这部分。
  其中包括效果不错的市区看板、电视广告,还做了巨大的王虫,并且获得「世界野生生物基金」(WWF)的推荐,3月14日《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在(日本电视台「水曜特别剧场」)播映时,还特别请出了宫崎监督。各方面都规划设计好了,还推出各种的行销活动。
  要说是尽人事、听天命似乎显得有些矫情夸张,不过在首映日之前,我们确实就是这样的心境。
  当初投入大幅超出预算的庞大制作资金所完成的动画电影《风之谷》,到底会在动画界、不,该说是在电影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
  ※本篇文章是将「Animage」于1983年7月号~1984年4月号连载的「风之谷制作之路」加以润饰、修正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