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風之歸所/前言

出自宫崎骏与久石让中文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風之歸所 目錄 
 風之歸所 從娜烏西卡到千尋的軌跡 前言 目錄

前言

  登載於本書最早的訪談是十二年前的產物。宮崎先生如傳聞所言,不喜歡照相,初次見面時,在吉祥寺的吉卜力工作室里四處追着他照相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因本書的製作而重溫當時的照片,不禁令人感慨光陰似箭。把那一天至今的十二年間的五次訪談集結成冊,就是本書了。
  這段時間內,《紅豬》、《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神隱》等已無須贅述的傑作相繼產生。關於這些作品的訪談,都曾在《Cut》、《SIGHT》這兩本雜誌上登出過,但由於篇幅所限,有些訪談內容甚至不得不被縮減到不足一半。這次的單行本化,終於能將所有訪談一字不漏地印刷成鉛字了。想來各位讀過便知,宮崎先生的發言內容高度密集,刪減本就不大可能。編輯雜誌的時候簡直是淚流滿面地設法把訪談縮短,這次能以完全形態單行本化,實為樂事一樁。
  最早的訪談,是在《魔女宅急便》公開不久,《紅豬》尚未正式提上日程,非常尷尬的時候進行的。照理這不是合適的取材時期,我們硬是拜託吉卜力工作室的鈴木敏夫先生,才使這一採訪得以進行。當時提出的是,我們《Cut》雜誌正值創刊,無論如何都希望能在創刊號上登載宮崎先生的訪談,這種相當任性的理由。我還記得,請求被同意時的喜悅,以必要以上的氣勢準備採訪的情形。今日重讀這篇訪談,我自己都被當時不像話的態度驚到了,不過那也是我的年輕氣盛吧。可是,宮崎先生沒有無視我的囂張氣焰,而是從正面接受,認真地回答了我的種種問題。結果,這種風格就一直持續了十二年。如果要說我的採訪有什麼存在意義的話,大約就是這種風格吧。
  宮崎駿,如今已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存在感越是巨大,談論宮崎駿的詞藻就越發華而不實,宮崎駿本身越發變得遙遠。人道主義和生態保護的概念,是媒體把它們與宮崎先生揉為了一體。事實上,宮崎作品的主題是黑暗沉重的。兒童向作品也不例外,不,正因為是兒童向作品,宮崎先生才能傾自己所想而製作出來,而不是空嘁口號的浮華作品。我這對立形態的採訪,對表現宮崎先生不喜空口說白話的作風,或許正是很有效的。
  最後壓軸的訪談,其實也是在不合適取材的時期,強行拜託鈴木先生而實現的。十二年間,吉卜力工作室和宮崎駿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以宮崎先生為首的吉卜力的工作人員們的態度、立場卻沒有絲毫改變。真的很了不起。關於這點,讀過本訪談的讀者諸君也能充分了解吧。
  最後,向為本書的出版竭盡全力的吉卜力工作室的西岡純一先生,授權其作品為封面畫的男鹿和雄先生表示感謝。當然,如果沒有鈴木先生的協力,就沒有這本書的存在。衷心表示感謝。
  《風之歸所》採訪者澀谷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