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歌:久石讓精選 Dream Songs
The Essential Joe Hisaishi |
---|
|
藝術家 |
久石讓 |
---|
發行日期 |
2020年2月21日 |
---|
曲目列表
專輯解說
久石讓的音樂導讀
作為一名日本以外的電影和音樂愛好者,當你想到「誰是最能代表日本電影和音樂的作曲家」,你會想到誰?你可能會想到早坂文雄(Fumio Hayasaka),他曾為黑澤明(Akira Kurosawa)的經典作品創作過許多電影配樂,伊福部昭(Akira Ifukube),他曾為東寶(Toho)怪獸電影創作許多配樂,例如《哥吉拉》(Godzilla);或者是武滿徹(Toru Takemitsu),他跟許多名導如敕使河原宏(Hiroshi Teshigahara)、今村昌平(Shohei Imamura)和大島渚(Nagisa Oshima)合作過,有趣的是,在同一時期,這些作曲家除了擔任電影配樂家之外,也創作了許多經典音樂。而久石讓(Joe Hisaishi)在本質上也是隸屬於此一傳統的作曲家,也就是說,一名投注兩個領域的作曲家:電影配樂和現代音樂。
身為一名電影作曲家,包括為電視和廣告創作音樂,藉由「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宮崎駿(Hayao Miyazaki)和高畑勳(Isao Takahata)執導的諸多動畫配樂,以及北野武(Takeshi Kitano)執導的多部真人電影,久石讓已經在全球建立極高的知名度。至於作為一名現代作曲家,久石讓是首批在日本本土創作極簡音樂的先鋒之一,且曾與歐洲和美國的極簡或極簡樂派的音樂家們合作過。為普羅大眾譜寫娛樂性音樂,跟以極簡主義者創作實驗性音樂,兩者看似矛盾,但在久石讓身上卻兼容並蓄,毫不衝突,這反倒是久石讓最大優勢和迷人之處。
久石讓出生於日本群島中部的長野縣中野市,四歲開始學小提琴,他在一個令人欣羨的環境下長大,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他每年最多可看到三百部電影。當然,童年經歷變成他的日後養分,不過,他起初並沒想當個電影配樂家。當他進入國立音樂大學(Kunitachi College of Music)就讀時,他對「第二維也納樂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 Neue Wiener Schule)的作曲家極具興趣且深受影響,譬如:阿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阿爾班·貝爾格(Alban Berg)和安東·韋伯恩(Anton Webern),以及戦後前衛作曲家例如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伊阿尼斯·澤納基斯(Iannis Xenakis)和克里斯多福·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另一方面,在一家名為「Jazz Kissa」的爵士咖啡店,久石讓首次認識了約翰·柯川士(John Coltrane)、連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和馬爾·沃爾德魯(Mal Waldron)等人的音樂,他們也對他帶來巨大的影響。 其他對久石讓有影響的還包括「美國極簡樂派」(American Minimal Music)的作曲家,譬如泰利(Terry Riley)、拉蒙特·楊(La Monte Young)、史提夫·雷奇(Steve Reich)以及菲利普·葛拉斯(Phihp Glass,久石讓是在朋友家第一次聽到他的音樂)。國立音樂大學畢業之後,久石讓繼續以當代作曲家的身分創作了多首極簡樂派的新作品,其間充當臨時樂師來維持生計。在1982年,他發行首張具有濃重電子流行節奏樂風的專輯《Information》,成為一名獨奏家。高畑勳(Isao Takahata)和鈴木敏夫(Toshio Suzuki)是最早聽到這張專輯的部分人士,他們當時正在製作宮崎駿的第二部動畫長片《風之谷》。
當時高畑勳和鈴木敏夫正計劃一張名為《風之谷:IMAGE ALBUM》的新專輯,打算當作宣傳這部動畫的音樂預告作品。他們注意到久石讓的《Information》,決定邀請他為這張專輯操刀。當久石讓看到動畫腳本,加上宮崎駿的親自解說之後,他決定不等到動畫完成,直接先採用宮崎駿準備在動畫中體現的世界觀來創作。(其中一首名為《The Legend of Wind》的作品是《風之谷》的原初版本,也被收錄在專輯中)。久石讓為這張新專輯創作的曲目遠超乎宮崎駿、高畑勳和鈴木敏夫的預期,他們正式邀請他為整部動畫的配樂操刀,而《風之谷》也成為久石讓的首部動畫長片配樂作品。
透過創作《風之谷》的經驗,久石讓首次以「基於導演試圖創造的世界之影像」來建立創作配樂方法,那是一種將音樂注入導演的世界觀,換句話說,它並非只是單純強化的音樂伴奏,或者是一部電影(不論是動畫或真人電影)腳本的輔助元素,在本質上,當他以某種概念創作音樂時,譬如,受畫作或文學作品啟發,他還是以同樣方法創作配樂。(因為它是電影配樂,它仍然必須為電影最終版本進行妥善修飾)。在諸多著名主題音樂流派中,他的方法論或世界觀的音樂展現,已成為最獲共鳴的一種樂風,如今在日本以「久石讓旋律」(Hisaishi Melody)廣受歡迎。久石讓擁有創造樂風的非凡天賦,這是難以否認的。不過我們必須知道,所謂的「久石讓旋律」是在他透過世界觀,也就是電影、電視和廣告的要素,努力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傳達音樂之後,方得以崛起。
從《風之谷》之後,久石讓創作了大量的商業性音樂作品,包括電視節目、廣告以及超過八十部影片。他成功採用極簡音樂元素將之轉化成商業音樂的最知名範例,就屬為導演北野武創作的多部電影配樂,包括這張專輯收錄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A Scene at the Sea)。北野武極簡主義化的執導風格,盡可能消除演員對話,且以所謂的「北野海」(Kitano Blue)統一影片色調,久石讓的極簡樂風,慣常採用合成器、音序器、鋼琴或弦樂器等有限樂器組合,不斷地重複簡單音樂片段,呈現出未曾在電影中看過,視覺影像與音樂的神奇契合效果。
不論是「久石讓旋律」以簡練形式展現一部影片的世界觀,或當他自身的極簡音樂風格被應用於電影音樂的成分結構,久石讓在創作電影配樂時採取「視覺影像與音樂應當平等」的態度,據說,他創作音樂的態度,也就是他的電影配樂美學,深受他熱愛的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所有影片影響。尤其是《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之後的電影,在這部電影,庫柏力克挑選一些經典音樂當作電影配樂。視覺影像和音樂如果表達同樣的意象,那是毫無意義的,譬如《米老鼠音樂》(Mickey Mousing)的視覺影像和音樂應該作為相等刺激,然後有時相互輔助表達一個故事或世界觀。這正是庫伯力克的電影和久石讓的電影音樂理念。同時,他的「視覺影像和音樂應該平等」哲學意味,作曲家比導演更能從不同觀點或角度來感知和表現故事。我相信,久石讓以極簡主義者從事實驗性音樂創作,可自然獲取電影配樂美學養分,尤其是受荷蘭抽象派畫家莫里茨·艾雪(Maurits Escher)所啟發的作品。久石讓從年輕時就對愛雪的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畫風深感興趣,也將之真實應用於他的極簡音樂創作元素。譬如《DA-MA-SHI-E》創作於1985年,而《String Quartet No.1》創作於2014年。久石讓從事音樂工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作為一名作曲家,如果他終於明白,想要傳達一個故事的世界觀,導演不可能光靠視覺感官就表現出來,這將不會令人驚訝。從另個角度來說,久石讓的電影音樂,如同艾雪的錯覺,就是從故事裏創造出音樂錯覺,豐富了電影的世界觀。這正是創作極簡音樂多年的久石讓,在創作電影配樂時的最大優勢,而這也是為何他的電影音樂,包括收錄在這張專輯的作品是如此的動人,就算這些作品是從電影中獨立出來的。
這張專輯《夢幻精粹久石讓》包括非常多首經過重寫及重製的音樂,很多來自電影配樂以及為了電視節目而寫出的獨立作品,也就是音樂會樂曲。如我一開始所說,久石讓是一位作曲家,他創作音樂的態度總是將音樂加入一個世界觀,而不是單純為電影或電視節目寫的配樂。所以呈現出世界觀的這些音樂未必會因錄音跟發行原聲帶而完整,事實上它往往還有許多空間可以進一步發展。這些發展我們可以從他很多的個人專輯裏發現,而這次也有從中挑出許多知名樂曲收錄於本次專輯中。無庸置疑的,久石讓自己的鋼琴獨奏在他表演中佔了主要角色,但我想要指出一點:當他在創作鋼琴主題曲的音樂時,他會考慮日本人的手掌大小,他們的手掌相較之下會比西方人來的小,所以常常會故意使用四度音程。若是日本之外的聽眾覺得久石讓的音樂很日本、亞洲、東方風格,那我想在這邊強調一下,久石讓雖然用他的音樂搭配在日本電影或文化中,但其所描繪的世界觀並不單純只限於日本。而他的音樂本身以一種完全合情合理的方式自然流竄於亞洲人之中,包括日本人在內。
最後我想快速補充一下,由於兩張實體光碟能播放的時間有限,其實還是有多首重要且有名的歌曲無法被收錄於《夢幻精粹久石讓》中。尤其他近期的電影作品,包括2019年於日本發行的《海獸之子》和《第二國度》,在創作這些配樂時久石讓展現出了他極簡樂派的特徵和身為電影作曲家的能力,兩者雖然共存卻完全沒有任何矛盾,而且他也慢慢浮現出了新的魅力之處。另外,久石讓從事極簡音樂的活動已開啟了新的篇章,包括透過與作曲家Philip Glass跟David Richter、Bryce Dessner、Nico Muhly及Gabriel Prokofiev等人的作品。《夢幻精粹久石讓》單純只是一個序曲,抑或是包含了音樂家久石讓所有細節的經典故事—「久石故事」的一個開端,如果我可以將本專輯重新命名為《久石讓故事1》,根據他到目前為止所發行的專輯,我想我絕對不是唯一一位已等不及想聽《久石讓故事2》的人 。
撰文者/前島秀國(Hidekuni MAEJIMA)
CD1
One Summer's Day / Kiki's Delivery Service
「One summers Day」 是宮崎駿2004年贏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以及第52屆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的主旋律。而「Kiki's Delivery Service」則是1989年改編自角野榮子的同名小說「魔女宅急便」的主題曲。這兩部作品都是在描寫女主角踏入了異於她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世界」時,對於希望與恐懼的超然感受。譬如在「千與千尋」中,千尋因為迷路而誤闖了湯屋,而「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在大都市克里克展開了新生活。在這個面向上,這兩首樂曲可以看做是彼此互相對應的,並且同時具有着女孩在自力更生的同時一邊成長的共同主題。鋼琴的樂音使「千與千尋」中充滿著纖細的差異,而在「魔女宅急便」中則創造出響亮的旋律。即使是用了同樣的樂器來搭配鋼琴演奏,久石讓就是有辦法創作和演奏出符合每一部電影的概念和世界觀的音樂,其豐富又多樣性的音樂着實是令人敬佩。
Summer
北野武1999年的作品「菊次郎之夏」主題曲,電影描述菊次郎與正男之間的偽父子關係,是北野版的卓別林電影「孤兒流浪記」與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紙月亮」。正男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暑假帶着一點錢離家去找遠在他鄉的母親,途中陪伴他的是一個小氣的騙子菊次郎。在運用弦樂撥奏主旋律後,久石讓以鋼琴獨奏演繹了三題樂曲。久石讓原本計劃要以仿Erik Satie的風格為主題,「Summer」則是第二個主題,但在聆聽並比較兩個主題之後決定還是要改以較為輕盈又清新的「Summer」作為主軸。
il porco rosso / Madness
宮崎駿1992年的動畫電影「飛天紅豬俠」,故事設定在意大利經歷大蕭條之後,描寫的是飛天紅豬俠波魯克·羅素,由傳奇飛行員變成豬的一生。由於情節是設定在1920年代後期,因此久石讓的配樂也強烈受到當時流行的爵士樂所影響。這首「il Porco rosso」與「Bygone Days」有着相同的主題,後者最初在原聲帶的曲名是「Marco and Gina」,以爵士鋼琴營造出Marco(飛天紅豬俠的真名)與美麗的歌姬Gina之間的浪漫懷舊氛圍,另一首「Madness」則是電影中飛天紅豬俠駕駛着飛行船逃離法西斯空賊追捕的一段動作場景的配樂。「Madness」原本是久石讓為了1992年的個人專輯「My Lost City」所譜寫,根據小說家史考特·費茲傑羅的同名短篇小說創作,然而,有個傳聞說宮崎駿在電影創作過程中聽到了這曲子之後便強烈要求將這首歌曲運用在「飛天紅豬俠」電影裏。久石讓巧妙利用了在美國大蕭條之前爵士年代的「madness」對比著日本80年代後期的泡沫經濟,用11首「Madness」來帶岀。無視於久石讓試圖提出的告誡,日本的泡沫經濟依舊在「My Lost City」專輯與「飛天紅豬俠」電影發行不久之後,旋即崩盤。
Water Traveller
大林宣彥1993年所執導的奇幻電影「水之旅行者」的主題曲。這部描述小學生悟與墨江少名彥之間的友情與冒險故事。墨江少名彥是個水精靈,類似於日本古老傳說中的一寸法師。在這部電影預算的允許下,請到了倫敦交響樂團來演奏配樂,這在當時日本電影業算是一件很難得的機會。因此久石讓首次寫出了英雄式的電影配樂,搭配着倫敦交響樂團壯闊豐富的交響樂音完美呈現出來。這邊收錄的則是在2010年暌違電影發行17年過後,久石讓親自再次帶領倫敦交響樂團所重新錄製的版本。
Oriental Wind
這是久石讓2004年為Suntory的伊右術門綠茶廣告,以「日本的滋味」為主題所創作的廣告配樂。傳統上在日本的廣告配樂中,作曲家只會創作出搭配影像長度的15或30秒的音樂,因此在這裏聽到的這首曲子是特別加長及重新編曲過後的版本。在新增的中間段落,聽者可以感受到久石讓音樂特有的簡約風格以及弦樂編曲中受到第二維也納樂派的影響。
Silent Love
這首是北野武在1991年所執導的電影「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的主題曲,描述的是一個熱愛衝浪的聾啞青年茂及他又同為聽障的女友貴子之間的一段靜謐祥和的愛情故事。值得紀念的是,這是久石讓首次為北野武導演的電影製作配樂,在這次合作中,北野武內斂的場面調度處理方式與久石讓的極簡風格完美的互相搭配,完成了這首令人難以忘懷的大作。正因為這部電影當中極少的台詞,更加凸顯了配樂的重要性,久石讓利用了合成器和音序器所創造的空靈音效巧妙地傳遞了豐富的情感和即使不用文字表達依然富有詩意的情趣。這裏收錄給樂迷欣賞的是電影原聲帶中的原始版本。
Departures
瀧田洋二郎2008年榮獲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的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中的配樂。電影講述了一個大提琴手在樂團解散後面臨失業,為了養家不得已只好從事殯葬業,最後在他受訓成為日本傳統祭祀中送別往生者的禮儀師的過程中重新檢視了自己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態度,為了讓演員在劇中能夠親自演奏,在電影開拍以前久石讓就已經將大提琴的部分寫好了。這裏聽到的演奏曲版本當中可以聽到貫徹全曲讚揚生命喜悅的主題「送行者」以及透過大提琴獨有的音調表現出哀悼情緒的第二主題「祈禱」。
「PRINCESS MONONOKE」 Suite
出自於1997年打破當時日本票房紀錄的宮崎駿名作「幽靈公主」。電影中的主人翁,受到邪魔神致命詛咒的青年阿席達卡,為了尋找破解詛咒的方法前往西方的聚落「達達拉城」。在這裏他看到村民為了煉鐵所需的資源,不惜破壞神靈所居住的森林。同時認識了一名為了維護森林,不惜抵抗和襲擊達達城,人稱幽靈公主的人類少女小桑,阿席達卡在認識了她以後便試圖着想要找到一個可以出人頻與森林中的萬物和平共生的方式。在這首組曲當中,開頭的「阿席達卡的傳說」莊嚴的氣氛正好襯托著主角在這部史詩般的片中初登埸的場景。接着是「邪魔神」這首阿席達卡在奮命對抗邪魔神的配樂,靈感是來自於日本祭典中,使用了太鼓、笛、鉦等樂器所演奏的傳統音樂一祭囃子。(影射著邪魔神這類的超自然力量必須用祭典的音樂來安撫)接下來的是電影主題曲「幽靈公主」的樂器演奏版,這首抽子在片中是搭配着阿席達卡為了人類與森林的共榮,與守護森林的巨大狼神莫娜決門的精采片段。
The Procession of Celestial Beings
已故的導演高畑勳在2013年得到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提名的作品「輝耀姬物語」中的配樂。這部高畑勳重新詮釋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竹取物語」的電影,講述一對沒有見女的老夫妻在上山砍竹子時意外在發光的竹子裏發現一名女嬰,沒想到她長大成一位絕世美女輝耀姬,最後回到了她的出生地月亮的一個經典故事。擔任過宮崎駿多部電影製作人與音樂監製的高畑勳,一直以來都很欣賞久石讓的配樂,不過由於高畑勳在2018年的病逝,「輝夜姬物語」成為了唯一一部高畑勳以導演的身分與久石讓合力完成的作品。在這首曲子當中久石讓使用了像是鋼片琴和鐘琴等帶有迷人金屬音調的樂器來表現輝夜姬閃閃動人的容貌。這首曲子搭配片中神佛們列隊乘着雲來到了人世間迎接輝耀姬回到月亮的的高潮片段,久石讓結合了數種世界音樂的表現方式,試圖帶來一種從天而降的神聖感,令人驚喜地呈現了高畑勛所要求帶有森巴感的配樂。
My Neighbour TOTORO
宮崎駿這部1998年的作品龍貓,描繪著皋月與小梅這對伴隨着生病的母親搬到鄉下去養病的姊妹,在樹林裏遇到一隻奇妙的生物龍貓。在這部電影籌備的前期,宮崎駿就有幾首想要收錄的歌曲,包括一首可以讓孩子們放開聲張大嘴巴盡情歡暢的兒歌,以及一首可以用合唱團呈現的歌曲。因此久石讓在創作電影的配樂之前就先用了宮崎駿和兒童文學作家中川李枝子創作的歌詞製作了多達十首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收錄在一張以童謠為概念出發的龍貓主題曲專輯,而這首經典主題曲的主旋律事實上是在久石讓洗澡時候反復哼唱「TO TO RO」這幾個字所得到靈感而完成的呢!這裏收錄的版本是形同Benjamin Britten的「青少年管弦樂入門」和Sergei Prokofiev的「彼得與狼」,以交響音樂劇的形式呈現的「龍貓交響樂故事」當中的最後一曲,由久石讓親自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出。
CD2
Ballade
北野武2000年的電影《四海兄弟》主題曲。這部電影是在講述一位日本黑幫流氓逃亡到美國後捲入了當地黑手黨的紛爭,最後履行了「兄弟的本分」進入自我毀滅。這張原聲帶久石讓運用了短號來當作獨奏樂器,但在這裏作曲家作曲家則用了鋼琴來作為獨奏的部分。這是北野武導演首部到海外拍攝的電影,而久石讓也事先採訪了位於洛杉磯的拍攝場景才着手進行配樂創作。在那個時候,北野武和久石讓分享了本部電影的關鍵詞「孤獨」和「抒情性」,這也讓久石讓在創作時得到了很有用的提示。
KIDS RETURN
北野武在1996年所拍攝的電影《壊孩子的天空》在講述高中熱愛打拳聲的青少年新志和小馬的友情輿他們的崩潰沮喪。當新志開始他的職業拳擊生涯時,小馬卻加入了一個日本黑幫。電影的最後一幕被視為導演北野武的電影當中最有名的一幕之一,當作為主題曲的極簡音樂旋律慢慢帶入,並搭配着小馬發着牢騷的台詞:「你覺得我們真的完蛋了嗎?」而新志直率地回了「才沒呢,我們根本還沒開始。」這次收錄的版本是經過重寫後由巴蘭涅斯四重奏(Balanescu Quart)演奏及搭配上久石讓彈奏鋼琴完成度。
Asian Dream Song
1998年長野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主題曲的音樂會版本。由於久石讓是岀生於長野市,他當時也擔任了開幕典禮的製作人。這首曲子被播放的場景是在開幕典禮結尾,一個女孩爬向天際點亮火炬的時刻,這版本在這樂曲中段可以聽到加入了原創的和聲,使用東方音階以增添亞洲悠長歷史的未完結感。
Birthday
原本是收錄於2005年發行的「Freedom PIANO STORIES 4」裏。可說是人稱「久石讓旋律」相當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非常受人喜愛也經常被鋼琴熱愛者們彈奏,這音樂聽起來就像是一間弦樂學校正用溫曖的眼神在欣賞由鋼琴彈奏的單一音調旋律,而這旋律展現出了單純生命的誕生及成長。但現在久石讓還是沒有揭露出這個縮影是為了誰而譜曲的。
Innocent
「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的鋼琴獨奏版本,是宮崎駿1986年「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在電影結尾的片尾名單所聽到的人聲版本「Carrying You」其實是根據同樣的音樂只是歌詞由宮崎駿填寫。「天空之城」是一部勇往直前的冒險動作片,不論小孩大人皆可享受其中。但在向宮崎駿與製作人高畑勳協商完後,久石讓決定將「Carrying You」旋律採用小調,而不像1980年代荷里活風格的那種賣座音樂類型。而不用說「Carrying You」因此為整部電影增添了深度。順帶一提,英國作曲家Max Richter於2019年去到日本時,突然在綵排的休息空擋彈起這首曲子,讓當時在場的每一位包括我都又驚又喜。(久石讓,作為指揮家兼表演者,將Richter的作品傳入了日本。)
Fantasia(for Nausicaä)
「風之谷」是1984年宮崎駿指導的作品,也是第一部由久石讓負責配樂的宮崎駿的電影。在原聲帶發行後,主題曲「The Legend of Wind」被重寫成鋼琴獨奏曲「Fantasia」。如同上面所提到的,在久石讓接下整個完整配樂的任務之前,久石讓一開始是被要求去做高畑勳(和鈴木敏夫)所執導的「風之谷:Image Album」。由於當時久石讓是當代音樂、實驗音樂及極簡音樂的作曲家,他面臨了為商業影片譜曲的兩難。但是,久石讓最終並沒有扼殺掉自己的特徵,而是幾乎沒有改變任何樂曲開頭旋律的和弦進程(如同他的極簡音樂中可看到的)下,寫出了一個較為堅忍克己的主題,這直接抗衡了當時J-POP的音樂潮流。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個聽他堅忍克己的音樂態度時,會同時會將他和女主角娜烏西卡壓抑沉重的生活方式重疊在一起的人。久石讓曾跟我說他彈奏鋼琴的方式深深被他從高中時代就很崇拜的爵士樂鋼琴家—Mal Waldron所影響。
HANA-BI
由北野武所執導的電影「花火」主題曲之鋼琴獨奏版。此電影在描述一位前任警探為了花更多時間陪伴來日不多的摯愛妻子而犯了罪。北野武因這部電影榮獲了第54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而久石讓常時也大老遠飛到威尼斯參加正式的電影放映會。為了對應北野武對於不論是否為殘忍的畫面都要使用非插電及優美音樂的要求,久石讓用古典音樂風格創曲來達到北野武的目的,而這也是久石讓不曾在其電影嘗試過的事。
The Wind Forest
改編自宮崎駿執導的「龍貓」插曲「The Path of the wind」。和主題曲一樣,「The Path of the wind」也是在久石讓真正開始為本片創作之前,以形象歌曲誕生出來的樂曲。運用如同極簡音樂般的音樂風格形式來幽默的表達出了小生命的存在,而樂曲中出現的東方風格旋律則使用了日本音階,好似在慶祝著生活在森林中的萬物,久石讓曾指岀「The Path of the wind」為整部電影配樂添加了隱藏的風趣。
Angel Springs / Nostalgia
這兩首樂曲原本是為了三得利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山埼(名字來自大阪的三得利山崎蒸餾所)而創出的廣告曲。而久石讓譜曲時是依照山崎(Yamazaki)的商品概念:「不加入任何東西」。在1995年的樂曲「Angel Springs」裏,最一開始出現的大提琴音色是在表達琥珀色山崎的深度。而1998年的樂曲「Nostalgia」中,久石讓用鋼琴獨奏了爵士的旋律,創出了一種具鄉愁的「成人時間」氛圍,而這和品嘗山崎的商品剛好是個完美的結合。不單只有山崎,當久石讓在為包括酒品等的飲料廣告曲創作時,久石讓想出了一邊譜曲一邊在特定的時段品嘗飲料的點子,而他的這種方法是個追求尋找廣告世界觀的好典範。
Spring
2003年為倍樂生的「進硏研討會高中講座」所創出的廣告曲、倍樂生是一家專注於函授教育及岀版的公司,而「進研硏討會高中譌座」是一個由倍樂生提供的家庭教育課程。如同作品標題所示,「Spring」和電彩「菊次郎的夏天」主題曲「Summer」有着手足關係。他們的共通點都在於表達出對小孩子健康成長的期望與春悅,此版本的「Spring」裏弦樂錄音的部分是由以加拿大為根基的女子弦樂合奏團Angèle Dubeau & La Pietà所演奏。
The Wind of Life
專輯「PIANO STORIES ll」裏的收錄曲,「The Wind of Life」發行於1996年。久石讓曾寫了一段作曲家的筆記:「The Wind of Life,將一個人的生命委託給最輕微的風。太陽東昇又西下。花朵盛開又枯萎。我想要像風一樣活着。」作為一個作曲家的流行旋律,這也許是久石讓其一流才華的一個好範例。
Ashitaka and San
在描繪宮崎駿電影「幽靈公主」裏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幕—「被毀滅的世界再度重生」時,久石讓停下了猛烈的管弦樂,取而代之用鋼琴彈奏了充満著希望的簡單旋律。當宮崎駿聽到音樂時,他回報到:「我原本很擔心我是否能夠好好描繪出整個場景,只用畫面來表現出完全毀滅的世界在最終又得以重生的感覺,但我現在能夠完全呈現出來,真心感謝這首配樂讓我的畫面協調同步了。」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宮崎駿2008年電影「崖上的波兒」主題曲,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安徒生的「小美人魚」。主要在講述魚的孩子—波妞跟人類小孩—宗介兩人的相遇與冒險故事。當久石讓看完了分鏡圖,他馬上依照文字描述的波妞聲音做出了旋律。之後根據這個旋律錄製成主題曲人聲版,在電影於戲院上映六個月前已經先行釋岀。此次的重編版本是用了比較不尋常的編制,包含12隻大提琴、一隻低音大提琴、兩台馬林巴琴及打擊樂器、兩台豎琴和一台鋼琴。平常這種點子在傳統的古典樂器編成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由大提琴撥奏創出的詼諧音符加上馬林巴琴的泛音意外的非常符合波妞的形象。
Cinema Nostalgia
1997年日本電視台「Friday road Show」的片頭曲,當時這個節目在日本及海外都於黃金時段播出並造成大轟動。久石讓展現出的古典樂曲非常優美,聽起來有點像是他對其喜愛的作曲家Nino Rota的一個致敬。在實際影片播出當中,這首歌是被用在一位老紳士在轉動電影攝影機曲柄的動畫(由宮崎駿執導)之主要背景音音樂。
Merry-Go-Round
「Merry-Go-Round of Life」(由宮崎駿命名)的重編版,是宮崎駿2004年「哈爾移動城堡」主題曲。這部電影在描述一位被荒野女巫詛咒而被變成一位90歲老太太的製帽商—蘇菲,以及一位傳說會吃人心臟的巫師——霍爾之間的愛情故事。宮崎駿說:「蘇菲的年齡會從18歲變成90歲,而她的臉會迅速的變化,所以我希望音樂可以定在一個主題上,讓觀眾不要感到困惑。」把這個要求謹記在心,久石讓在為整部創作配樂時,基本上就是以「在「Merry-Go-Round of Life」的華爾滋主題上做變化」為概念寫成。雖然演奏時間相對的比較短,但這次的版本也是根據原本的形式做變化而成。
於久石讓69歲生日 2019年12月6日
撰文者/前島秀國(聲音&視覺作家)
版本信息
日本 2020年2月21日
Dream Songs: The Essential Joe Hisaishi(CD) , UMCK-1638/9, JAN:
4988031345634
中國大陸 2020年8月
Dream Songs: The Essential Joe Hisaishi(CD) , GE1709C, EAN:
9787883333869
製作信息
All Music Composed & Arranged by Joe Hisaishi
Produced by Joe Hisaishi
except
"Ballade" "HANA-BI" "Ashitaka and San"
produced by Joe Hisaishi & Masayoshi Okawa
"Asian Dream Song" "Angel Springs" "Nostalgia" "The Wind of Life" "Cinema Nostalgia"
produced by Joe Hisaishi & Eichi Fujimoto
Design: Kristen Sorace
Photography: Omar Cruz
DISC 1
M1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2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3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4
Joe Hisaishi - Piano
New Japan Philharmonic World Dream Orchestra
Solo Concertmaster: Yasushi Toyoshima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6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5
Joe Hisaishi - Piano
New Japan Philharmonic World Dream Orchestra
Solo Concertmaster: Yasushi Toyoshima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6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6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7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8
Joe Hisaishi - Piano
Hiroki Miyano - Guitar
Makoto Saito - Bass
Masatsugu Shinozaki - Violin
Masami Horisawa - Cello
Junko Hirotani - Vocal
Joe Hisaishi - Fairlight Programming
® 1991 Wonder City Inc.
M9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0
Joe Hisaishi - Piano
New Japan Philharmonic World Dream Orchestra
Solo Concertmaster: Yasushi Toyoshima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06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1
Joe Hisaishi - Piano
New Japan Philharmonic World Dream Orchestra
Solo Concertmaster: Yasushi Toyoshima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4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2
Joe Hisaishi - Pian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a Leader: Roman Simovic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2010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DISC 2
M1
Joe Hisaishi - Piano
® 2002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2 Joe Hisaishi - Piano
Balanescu Quartet:
Alexander Balanescu - Violin 1
Thomas Pilz - Violin 2
Chris Pitsillides - Viola
Nick Holland - Violoncello
Jun Saito - Bass
Hirofumi Kinjo - Woodwind
Masamiki Takano - Woodwind
Momoko Kamiya - Marimba
Marie Ohishi - Marimba & Percussion
® 2000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3
Joe Hisaishi - Piano
Pan Strings - Strings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1996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4
Joe Hisaishi - Piano
Koike Hiroyuki Strings - Strings
® 2005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5
Joe Hisaishi - Piano
® 1986 Wonder City Inc.
M6
Joe Hisaishi - Piano
® 1988 Wonder City Inc.
M7
Joe Hisaishi - Piano
® 2002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8
Joe Hisaishi - Piano
® 1988 Wonder City Inc.
M9
Joe Hisaishi - Piano
Pan Strings - Strings
Conductor: Joe Hisaishi
® 1996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0
Joe Hisaishi - Piano
Orchestra Città di Ferrara
Nobuo Yagi - Harmonica
Conductor: Renato Serio
® 1998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1
Joe Hisaishi - Piano
® 2005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2
Joe Hisaishi - Piano
® 1996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3
Joe Hisaishi - Piano
® 2002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4
Joe Hisaishi - Piano
12 Special Violoncello:
Ludovit Kanta, Nobuo Furukawa, Yumiko Morooka, Akina Karasawa, Mikio Unno, Eiichiro Nakada, Robin Dupuy, Mikiko Mimori, Shigeo Horiuchi, Eiko Onuki, Takayoshi Sakurai, Keiko Daito
Igor Spallati - Contrabass
Momoko Kamiya - Marimba
Reiko Komatsu - Marimba, Percussion
Yuko Taguchi - Harp
Micol Picchioni - Harp
® 2009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5
Joe Hisaishi - Piano
Orchestra Città di Ferrara
Conductor: Renato Serio
® 1998 UNIVERSAL J,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
M16
Joe Hisaishi - Piano
Angèle Dubeau & La Pietà:
Angèle Dubeau - Solo Violin
La Pietà: Émilie Paré, Natalia Kononova, Natacha Gauthier, Myriam Pelletier, Marilou Robitaille, Gwendolyn Smith, Anne-Marie Leblanc, Mariane Charlebois-Deschamps
Sawako Yasue - Percussion
® 2005 UNIVERSAL SIGMA,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