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樂園

出自宫崎骏与久石让中文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地上的樂園
地上の楽園
藝術家 久石讓
製作人 久石讓
發行日期 1994年7月27日
時間長度 56:08
唱片公司 Pioneer LDC

根據久石讓自創小說「Paradise Lost」所創作的個人專輯。綜合了RAP、歌曲與器樂曲各種創作風格的一張專輯。

曲目列表

作曲、編曲:久石讓 (下面註明例外曲目)
曲序 曲目 備註 時長
1. The Dawn
The Dawn
作詞:Tim Jensen 演唱:久石讓 4:57
2. She’s Dead 6:26
3. 櫻花盛開了
さくらが咲いたよ
作詞:寶野亞莉華 演唱:Jackie Sheridan 4:34
4. HOPE
HOPE
作詞:Bill Nelson 演唱:Bill Nelson 5:23
5. MIRAGE 4:55
6. 季節風(Mistral) 作詞:Ros Swan 演唱:Jakie Sheridan 4:57
7. GRANADA 4:59
8. THE WALTZ(For World’s End) 3:50
9. Lost Paradise
Lost Paradise
作詞:久石讓、並河祥太 演唱:久石讓 7:52
10. 伊甸園的迷宮
Labyrinth of Eden
4:09
11. ぴあの(English Version) 作詞:Tim Jensen 演唱:Jakie Sheridan 弦樂編曲:Nick Ingman 4:06
總時長:
56:08

專輯解說

終於有心情給你寫信了。
完成了。不,準確地說,是快要完成了——那張專輯。
還記得嗎?Esquire的連載
~那是一種模糊的念頭,也是一種無形的意志。
「必須改變些什麼……」。
並不是有什麼不滿(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
作為作曲家、藝術家,也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
但另一個自己卻亮起了紅色的信號燈。
「不能和昨天的自己一樣。」。
於是,我去了倫敦。 (摘自Esquire Paradise Lost 連載)~
1992年夏末,秋風開始吹拂的時候,我的個人專輯也同時啟動了。當時我覺得這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真的。專輯的概念在前一張專輯的製作過程中就已經形成了。你喜歡的《我的迷失之城》——描繪了無根的都市生活者、無法融入文明社會的人的孤獨與靈魂——我想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製作一張不走向虛無主義的積極向上的專輯。甚至連《地上的樂園》這個標題都已經定好了。然而,試圖改變一些事情的倫敦生活反而擴大了我的矛盾,讓我陷入了分裂,無法進行創作。當然,在這期間,我也沒有完全無所事事。我負責了幾部電影的製作,還擔任了倫敦交響樂團(85人)和一些暢銷歌手的製作人。我對這些作品的內容感到滿意,工作量也相當於別人的三倍。但唯獨個人專輯沒能完成。有時候,人的自我意識會過於強烈,導致在本來應該全力以赴的時候卻徒勞無功。我想,頻繁往返於東京和倫敦的異常生活也加劇了這種情況。來回往返了十幾次,真的讓我筋疲力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兩年過去了,現在我正在倫敦的Town House Studio。今天是為《The Dawn》進行混音的日子。之前延遲的錄音部分已經完成,現在正在調整真實的鼓聲和機器節奏的關係。你能相信嗎?是那個比爾·布拉福德!對,就是你喜歡的King Crimson的鼓手。現在已經過了午夜12點,接下來就是混音了。是的,我已經好幾天沒睡了,從今年開始就一直這樣。在這裡,人們把這種沉迷稱為「holic」,而我,正被稱作「studio holic」。每天從早上11點工作到凌晨4點或5點,真是瘋狂,我甚至有點想早點回東京了。但轉念一想,回想起那些在倫敦街頭徘徊、無法創作的日子,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當然,現在每天也充滿了麻煩,讓人頭疼,但比起那些在寒冷中無人依靠的日子,現在簡直是天堂。我終於明白了,不是我不能寫歌,而是我無法跟上自己腦海中想要表達的主題。所以花了這麼長時間。我去了巴厘島,也去了非洲的草原。我明白了,這張專輯是我自己尋找樂園的試煉,或許有點誇張。當然,這是反語。這是一張尋求內心樂園的專輯,而不是樂園的讚歌。就像「民謠」這個詞只能由離開故鄉的人說出,身處樂園的人不會歌唱樂園。這張專輯收錄了各種風格的歌曲,它們是我三年心路歷程和變化的記錄。但在1994年春天,當我開始錄音並完成了幾首基礎錄音後,我意識到,所有的主題都是關於「死亡」——人類的死亡。這並不是令人恐懼或陰暗的,而是通過感受死亡,來感受與死亡相鄰的生命,真正地活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張概念專輯。但並不是那麼複雜,反而非常流行。比如《HOPE》,比爾·奈森寫了歌詞並演唱,效果非常好。你一定會喜歡的。原本《HOPE》是19世紀英國畫家瓦茨的作品,畫中一位盲目的天女坐在地球上,耳朵貼在一把所有弦都斷了的豎琴上。但仔細看,還有一根細薄的弦,天女為了用這根弦演奏音樂,把耳朵貼近它。幾乎把臉貼在弦上的天女,其實並不是天女,而是「希望」本身的形象。很棒吧,所以我其實想把那幅畫作為這張專輯的封面,但不知為何沒能實現。其他看似無關的歌曲也像走馬燈一樣,或者說像輪舞一樣,圍繞着這個主題旋轉。我從彌爾頓的《失樂園》和坂口安吾的《櫻之森滿開之下》等作品中獲得歌詞的靈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這個世紀末價值觀崩潰的時代,這些都是必要的表達。我感到興奮,感覺不是我創作了這些,而是被某種力量驅使着創作。但這可能只是我個人的問題。這張專輯大概會有56分鐘左右,但對於我們之間的長距離關係來說,這太短了。我想對你說更多。不如先聽聽這張專輯吧?這樣,我們之間的距離或許能像公園長椅上的鄰座那樣近一些。我等着你的回信。再見,總有一天……在某個地方。
Joe滿懷愛意

1. 黎明


黎明時分,靈魂最遠離肉體。 地上閃耀的光芒與天花板上點亮的星光。 不久,希望之光覆蓋大地,現實世界暴露在白晝之下。 而人們卻選擇背過身去。

她死了


那個女孩死了。鐘聲和鈴聲響起,我被驚醒了。 警察在懷疑我。不在場證明?我沒有。 我什麼都不記得了,什麼都不記得…… 但我沒有做,也沒有證據證明我沒做。沒有記憶意味着…… 總之——那個女孩死了。

櫻花開了哦。


山賊愛上了她,因為那女子太過美麗。漸漸地,他迷失了自我。 他殺死了七個妻子,上京後每夜都為那女子取人性命。(摘自坂口安吾《櫻之森之滿開之下》)

4. 希望


那天,我站在泰特美術館的《希望》前。1886年,瓦茨創作的這幅畫一如既往地迎接我。 你說想聽那位坐在地球上的盲眼天女「希望」所奏的音樂。

5. 幻影


有時會夢見沙漠。 在城市的(夜深人靜時)走在污濁的人行道上,那道路仿佛沒有盡頭,最終卻抵達了沙漠。 而我輕聲哼唱着。 那匹馱着金銀鞍的駱駝早已死去,我踩着灼熱的沙子,緩緩前行。 朝着海市蜃樓的地平線。

6. 季節風(密史脫拉風)


乘着東南的季風,你出現了。 命運般的相遇,意外地平淡無奇。淡淡的潮香從肌膚上升起。 被遺忘的熱情重新甦醒。 我知道終有一天會結束,只剩下慵懶的孤獨。 但要不要賭一把呢?

7. 格拉納達


你曾仔細看過裂開的石榴果實嗎? 它顯得極其猥褻而可疑,仿佛要將人吸入其中,宛如地獄一般。 在那如鮮血般赤紅的汁液海洋中,人類痛苦地翻滾着。芥川筆下,一根細線垂下,人們爭相撲向它。 而天使們則從遙遠的高空愉悅地觀看着這一切。他們笑容中的眼眸,卻未流露出任何情感。 那裡,或許正是世界的起源。

8. 華爾茲(為世界末日而作)


「喂,一起逃走吧。無論到哪裡,直到世界的盡頭,被追逐的感覺不是很棒嗎? 那樣的話,我們或許可以重新開始。只有我們兩個人,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連一點聲音都沒有…… 喂,在那裡跳探戈吧。或者……華爾茲也行,只要你願意。」 穿着燕尾服的我獨自在沙地上跳着舞……

9. 失樂園


彌爾頓的《失樂園》提出了什麼問題?撒旦是最具人性的存在嗎? 東方的阿修羅,西方的撒旦,傳說都是人心的倒影。 「一切都始於撒旦的誘惑」

10. 伊甸迷宮


迷宮的邀請。 死亡——那既是一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
喜悅孕育着即將到來的悲傷,憤怒催生自我厭惡。 悲傷永遠殘留在心靈的角落,歡樂則帶來突如其來的空虛。 當從這一切中解脫時,靈魂得以淨化,人類才真正獲得自由。
背負着永恆的罪,亞當和夏娃在沙漠中旅行。 只是單純地,被駱駝搖晃着…… (我行走在靈魂的沙漠中。獨自一人……。)

11. 鋼琴 (英文版)


那裡有音樂。 壞掉的玩具鋼琴。 So音低沉,Si音無限接近Do。 但那裡有音樂。溫柔而悲傷, 並且,帶着溫暖……。


版本信息

 日本 1994年7月27日 地上の楽園(CD) Pioneer LDC, PICL-1085, JAN:4988102090258, 3000日元(含稅)稅前價格2913日元(當年稅率0.03),2003年廠牌名變更為Geneon,稅後價格調整為3059日元(當年稅率0.05)
Booklet

製作信息

Produced by Joe Hisaishi

Executive Produced by
Ichirou Asatsuma (Fuji Pacific Publishings),
Mamoru Fujisawa(Wonder City)
Taku Ogawa(Pioneer LDC)

Musicians:
Iain Ballamy, Bill Bruford, Hugh Burns,
David Cross, Lance Ellington, Motoya Hamaguchi,
Joe Hisaishi, Mitsuo Ikeda, Rap Jonzi,
Michael Mondesir, Bill Nelson,
Tessa Nile, Jackie Sheridan, Kenji Takamizu,
The London Session Orchestra, Gavyn Wright

All Composed & Arranged by Joe Hisaishi
(except "Piano" Strings Arranged by Nick Ingman)

Recorded at
Townhouse Studio, London
Abbey Road Studio, London
Music Inn, Yamananako
Crescente Studio, Tokyo
Wonder Station, Tokyo
Pre-produced at Blue Weaver Studios, London
Mixing & Recording Engineer:Stuart Bruce
Alan Douglas(3,7)
Mastering Engineer:Tony Cousins(at Metropolice Studio)
Recording Engineer:Richard Evans(Real World)
Darren Godwin(Abbey Road Studio)
Suminobu Hamada, Tohru Okitsu, Eiichi Tanaka
(Wonder Station)
Assistant Engineer:Mark Hayley, Lorraine Francis
(Townhouse Studio)
Tomonori Yamada, Ayato Taniguchi
(Wonder Station)
Shinpachirou Kawade(Music Inn Yamanakako)
Mitsuo Sawanobori(Crescente Studio)

Production Coordination in the U.K.:Yuka Fujii
Assisted by Natasha White at Opium(Arts)Ltd.
Directed by Akira Watanabe(Fuji Pacific Publishing)
A & R: Yukimitsu Nemoto, Terry Sato
(Pioneer LDC)

Art Direction & Design:Masaru Kawahara
Cover Art:Raffaello, Santi(Madonna Sistina)
Artist Photography:Hideki Hirose

Artist Management:Yoshiaki Tashiro(Wonder City)
Thanks to Dj Debra, Eiko, Owen Leech(Real World)
Richard Chadwick(Opium(Arts)Ltd.)
Special Thanks to Akira Shimabukuro(Fish Owl)
Masayoshi Okawa(Media Remoras)
Blue Weaver
Bill Nelson appears courtesy of Opium(Arts) Ltd.
David Cross appears courtesy of Red Hot Records
Bill Bradford plyas Tama drums and Paiste cymbals